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8篇
  免费   748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213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268篇
基础医学   440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2690篇
内科学   716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353篇
特种医学   5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939篇
综合类   541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41篇
眼科学   434篇
药学   1780篇
  62篇
中国医学   512篇
肿瘤学   11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1468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434篇
  2011年   1403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112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164篇
  2005年   1052篇
  2004年   853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UVP手术时间对血红蛋白及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时间对血红蛋白及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对64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按手术时间分组,观察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对血清电解质的降低有的影响,对血红蛋白降低的影响不显。结论 减少TUR综合征的关键是要操作熟练,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中注意止血。  相似文献   
72.
刘锋  周水淼  张速勤  许月 《上海医学》2004,27(5):352-354,i003
目的 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扩大兔上颌窦自然开口对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5侧),假手术对照组(10侧)、窦口阻塞组(13侧),仅注入细菌组(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组(2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肺炎链球菌组(22侧);将鼻窦炎模型再分为窦口开放和窦口扩大两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窦腔脓性分泌物和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3%(2/15侧),窦口阻塞组为84.6%(1l/13侧),仅注入细菌组为10.0%(1/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组均为100.0%(20/20侧,22/22侧)。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80.8%(21/26侧),开放上颌窦窦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50.0%(8/16侧)。结论 窦口阻塞加注入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制造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窦口扩大术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窦口开放术好。  相似文献   
73.
松解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转移充填矫正重睑术后睑粘连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矫正重睑成形术后的上睑粘连、重睑较宽、眼睑上抬受限等畸形。方法另设计重睑线,彻底松解眼睑内的组织粘连,释放眶隔内脂肪及转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充填。结果两年来为32例重睑成形术后畸形者用此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74.
改进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效果。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后行一期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套环;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重建;③直肠角改进为肛提肌切缘牢固地缝合于肛门括约肌外面与结肠前壁;④直肠瓣改进为三个人工直肠瓣。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功能及远期生存率均更为优良,术后肛门功能测试的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高达76·32%。结论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良好,改进术式的设计也更符合正常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时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7例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时的临床资料。其中 35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2例为球后溃疡。手术方式 :12例球后溃疡行Billroth Ⅱ式 ,35例球部溃疡行Bancroft术式 ,溃疡肠腔内旷置 ,十二指肠前壁部分做成舌形瓣与溃疡贴壁缝合。结果  1例十二指肠漏 ,所有病例顺利康复。随访 9个月~ 5年无再出血。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 ,创伤少 ,止血确切 ,并发症少 ,再出血率低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 ,PGF1α)和血栓素B2 (TXB2 )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为全身麻醉组。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 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GF1α和TXB2 的含量。结果  ( 1)PGF1α在Ⅰ组麻醉后升高 ,术毕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Ⅱ组诱导后下降 ,然后渐升 ,术毕达高峰 (P <0 .0 5 )。 ( 2 )TXB2 在Ⅰ组麻醉后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Ⅱ组诱导后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术毕却明显升高 (P <0 .0 5 )。 ( 3)PGF1α与TXB2 的比值 (K/T值 )在Ⅰ组麻醉后均显著升高 (均为P <0 .0 1) ,而Ⅱ组仅见诱导后显著增高。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77.
十二指肠憩室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经验.方法总结1998~2003年间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2例,20例行单纯憩室切除,2例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结论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术中行十二指肠两端阻断、十二指肠腔内充气,单纯憩室切除率高,手术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78.
预防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合并急性心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对心衰合并急性肺水肿的认识,加强针对性的护理,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间。方法 搜集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在我院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前后出现的急性心衰并肺水肿共33例。通过对并发急性心衰合并肺水肿的婴幼儿进行的手术护理的病例分析;对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治疗后患儿急性心衰及肺水肿很快被控制。特别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患儿。治愈2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 对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加强心率、呼吸等体征的观察,及早作出急性心衰、肺水肿的诊断及处理,分秒必争,有效地防治心衰的发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和shouldice术在腹股沟疝中的疗效对比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2年2月间施行的35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32例shouldice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比较,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70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和6.25%(P>0.05)。结论: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优于shouldice术。手术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0.
We describe our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direct thoracoscopic closure of a congenital partial pericardial defect, which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a 15-year-old boy. This is the first such report of a procedure that is noninvasive and may therefore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a small congenital pericardial de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