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胞外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HSP90α)是细胞分化的重要伴侣蛋白,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胞外HSP90α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肿瘤外科2013-01-13-2018-07-16收治的140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行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采用ET(表柔比星75mg/m^2+多西他赛75mg/m^2)方案6个周期,观察其治疗效果并随访复发情况,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及其生存影响因素。对照组(70例)常规治疗。入院后2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胞外HSP90α。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胞外HSP90α表达〔42.86%(30/70)〕高于对照组〔8.75%(8/70)〕,Z=-4.016,P<0.001。治疗后观察组胞外HSP90α表达〔7.14%(5/70)〕低于对照组〔8.5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4,P=0.033。胞外HSP90α高、低表达组新辅助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2,P=0.011。新辅助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组无病生存期(59个月)长于非临床完全缓解组(48个月),χ^2=8.63,P<0.01。新辅助治疗临床完全缓解是三阴性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HR=8.140,P<0.001。结论胞外HSP90α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2.
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 (MPC) is defined as two or more carcinomas without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detected in the same or other organs of an individual patient. The diagnosis of MPC must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standards: each of the tumors must present a definite picture of malignancy, each tumor must be histologically distinc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one being a metastasis of the other must be excluded. MPC often occurs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clear involving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umor immunity and iatrogenic factors, including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Most MPC patients are double primary malignancy; the occurrence of quadruple primary malignancy is below 0.1%. Here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quadruple primary malignancy involving the small intestine, descending colon, renal pelvis and pancreas. Due to its rarit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s also reviewed. In general, the incidence of MPC is rising, so preven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ll become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MPC.  相似文献   
103.
黄明 《西部医学》2010,22(5):829-83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用复方丹参片加西医三联疗法,对照组68例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的四联方案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背景:近年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率有所降低,PPI+铋剂+甲硝唑+四环素的四联疗法能否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以及适当延长疗程能否提高根除率尚有待明确。目的:比较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7d标准三联疗法与7d、10d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方法:133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配至7d三联组(45例,泮托拉唑4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500mgbid,PAC方案)以及7d、10d四联组(43例和45例,泮托拉唑40mgbid+枸橼酸铋钾220mgbid+甲硝唑400mgtid+四环素750mgbid,PBMT方案)。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ylori,评估治疗结果。结果:共129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三组H.pylori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3.3%、79.1%和88.9%,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5.0%、82.9%和90.9%。7dPAC方案的PP根除率显著低于10dPBMT方案(P〈0.05)。除四联组中有2例患者分别因头晕和腹泻而未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均能耐受。结论:在7d标准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疗效降低的情况下,含泮托拉唑、铋剂、甲硝唑和四环素的10d四联疗法可考虑作为根除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血瘀型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体为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第0天)及治疗后(第40天)进行PG检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PG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后2组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PGⅡ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能改善Hp阳性CAG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增强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提高血清中PG的含量,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叶志邻 《中外医疗》2016,(34):136-138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_2015年12月该院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三联组75例和四联组7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四联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分别为97.33%、80.00%,而三联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分别为82.67%和70.67%,P﹤0.05。三联组干预后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分别为(48.73±2.13﹚分和47.44±3.55﹚分,四联组分别为(40.89±2.12﹚分和(40.12±3.25﹚分。三联组干预后SF-36量表生活质量总分为(85.46±6.25﹚分,四联组为93.73±5.13﹚分,P﹤0.05。结论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方便选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治疗的110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阿莫西里、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试验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胶体枸橼酸铋,比较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毒性、出血、幽门梗阻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38-4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以1∶1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各11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胶囊),观察组患者应用序贯疗法(先服用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1周,后改为服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随访6个月消化溃疡复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TGF-β1、α-防御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p根除率和随访6个月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TGF-β1水平及α-防御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抗生素联合的序贯疗法和四联疗法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应用疗效相当,但序贯疗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Hp阳性CAG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Hp阳性CAG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PG(PGⅠ、PGⅡ、PGⅠ/PGⅡ)、炎性反应递质水平、胃液p H值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数变化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7%(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 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升高(P 0. 05),观察组患者的p 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IL-6、TNF-、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可以对Hp产生抑菌作用,有效控制Hp阳性CAG患者的PG、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胃黏膜,发挥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陈雅菲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67-1971
目的探讨奥替溴铵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奥替溴铵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2例。奥替溴铵组口服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3次/d。联合组给予奥替溴铵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方法同上。3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消化道症状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奥替溴铵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2%、69.0%、95.2%,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替溴铵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症状频率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奥替溴铵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奥替溴铵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奥替溴铵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肠易激综合征IBS-QOL评分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奥替溴铵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替溴铵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TNF-α、IL-6和IL-8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