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36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 5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共7 600例,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感染以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外,对其中2 50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L·d-1,2 0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400 mL·d-1,2 000例给予三七总苷注射液450 mL·d-1,其余1 100例患者未加特殊治疗(对照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各组有效率、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病死率和梗死后脑出血(HI)发生率.结果葛根素组的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于丹参组和对照组,与三七总苷组相似;葛根素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其他3组;葛根素组患者HI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低于三七总苷组,与丹参组相似.结论葛根素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2.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运景 《中国药房》2006,17(24):1895-189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1994年~2006年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及另手工检索到1994年以前2篇,共计51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药物热是葛根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与用药量、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其次为药疹、溶血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反应和休克,使用时应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OFR)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产生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非对称型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影响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黄嘌呤产生的 OFR 作用于培养的 HUVECs;并加用葛根素进行干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ADMA、L-arg 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并测定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OFR 使培养液中 ADMA、ET 含量显著增加,而 NO 水平则降低,并使胞质内[Ca~(2+)]i 浓度升高;加用葛根素后,ADMA 明显减少,NO 合成增加,细胞内[Ca~(2+)]i 显著降低。结论:OFR 能通过增加 ADMA 使NO 合成减少,葛根素能通过减少 ADMA 而抑制 OFR 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4.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葛根素制剂普乐林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将60例高血压并发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葛根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15d,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0.0%(P<0.01),治愈率为33.3%和16.7%,两药都能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血液黏度,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葛根素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5.
许庆波 《河北医学》2008,14(10):1201-1203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5滴/min,1次/d ,14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 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87% (47/5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44% (24/54).结论:葛根素与参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有协同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彭登高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1-87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及葛根素,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每日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NO合成酶(NOS)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葛根素对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7日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治疗组在缺氧缺血(HI)后早期腹腔注射葛根素50 mg/kg两次. 在HI后不同时间测定脑组织匀浆NO和NOS含量以及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HIBD组在HI后24 h脑组织NO,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I后6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24 h达高峰;葛根素组24 h脑组织NO,NOS较HIBD组相比, 显著下降(P<0.05),同时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24 h较HIB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NOS的表达,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减轻HIBD后的神经元凋亡,表明葛根素对新生大鼠HIBD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降脂减肥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Lichrospher C_(18)(200×4.6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葛根素线性范围为0.09~0.46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0%、RSD=1.21%。结论:该方法便捷、准确,可有效提高降脂减肥片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79.
葛根素抗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素抗血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抗血脂作用的方法,测定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葛根素能显著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论:葛根素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胡岚  邹继珍 《北京医学》2004,26(2):116-118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疗效.方法将2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HIBD模型组各8只,均结扎右颈总动脉后吸入8%O22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4只.治疗组用葛根素1g/kg体重腹腔注射7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HIBD模型组为空白对照.7d后处死,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和SP染色BCL-2.结果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HIBD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多于葛根素治疗组,P<0.01;BCL-2的免疫强度低于葛根素治疗组,P<0.05.结论葛根素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对BCL-2蛋白的免疫强度有增强作用,证实其可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