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46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1300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691篇
妇产科学   462篇
基础医学   4248篇
口腔科学   784篇
临床医学   3128篇
内科学   3974篇
皮肤病学   1135篇
神经病学   1187篇
特种医学   6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39篇
综合类   536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737篇
眼科学   358篇
药学   5979篇
  13篇
中国医学   1076篇
肿瘤学   150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870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697篇
  2017年   753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810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601篇
  2012年   1672篇
  2011年   1995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518篇
  2008年   1615篇
  2007年   1730篇
  2006年   1493篇
  2005年   1590篇
  2004年   1264篇
  2003年   1216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958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815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00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579篇
  1994年   508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32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2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CTP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方法根据Genbank 已发表恶性疟原虫CTP基因序列(序列号为X084041),自行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CTP基因,经HindⅢ和BamHⅠ消化后定向克隆入测序载体pUC19,构建重组质粒pUC19-CTP.经双酶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与已知CTP编码序列完全相同.用HindⅢ和BamHⅠ消化pUC19-CTP,将双酶切下的CTP编码基因片段定向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结果经双酶切和PCR扩增鉴定证实CTP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TP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及其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对30例RA活动期患者、30例RA缓解期患者、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PBMCs中GP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A活动期患者GPI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和RA缓解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mRNA在部分RA患者中高表达,其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建立细菌感染患者早期病原及耐药性分子诊断技术,以便尽早实施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扩增细菌23S rRNA基因序列,同时扩增多种耐药基因,设计探针,通过基因芯片杂交技术识别其差异序列,鉴别细菌,检测耐药基因,用于病原早期诊断和耐药谱测定;收集血培养标本223份,脑脊液、胸水、腹水标本339份,尿液标本514份,比较所建立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验证所建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 基因诊断方法可正确检出常见病原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mecA、SHV、CTX-M-1组和CTX-M-2组耐药基因。检测血、尿及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时,所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6.4%、99.8%和99.7%,总体符合率为99.1%,耐药性检测与传统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为95.7%,其准确性与常规方法相当,检测时间比常规方法平均减少(2.09±1.15)d。结论 多重PCR-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可用于耐药菌感染的病原早期诊断和耐药感染的同步检测,应用于临床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大肠艾希菌(艾希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161株艾希菌进行AP—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同时对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161株艾希菌共得AP—PCR型120种;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AP—PCR法可对艾希菌有效分型并可用于艾希菌医院内感染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新生儿T细胞亚群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选择非SIRS患儿24例,SIRS患儿27例,对照组选择健康新生儿20例。在病情危重期测定T细胞亚群,并观察病情的演变。结果 SIRS组及非SIRS组CD3、CD4、CD8均低于对照组。SIRS组中,死亡者CD3、CD8低于存活者,CD4/CD8及器官功能不全数均高于存活者。SIRS组病死率高于非SIRS组。结论 由于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完善,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功能被抑制,细胞凋亡增加,影响细菌、病毒的清除,故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97.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is achieved by fracture of the atheromatous plaque and perhaps dilatation of the arterial walls to increase the luminal diameter of the artery. Because this ?controlled”? injury stimulates platelet adhesion on the subendothelial matrix, the use of dextran-40 in addition to heparin has been advocated.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Dextran-induced anaphylactoid reactions at our institution was 0.6% and of severe life-threatening reactions, 0.2%. With the recent doubts cast on the efficacy of dextran-40, the question arises regarding its routine use in PTCA.  相似文献   
998.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它的发病机制很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激活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现就慢性心力衰竭与免疫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氧化苦参碱对人结肠癌细胞P21,P27,Cyclin E1及CDK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对人结肠癌细胞P21,P27,Cyclin E1及CDK2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细胞增殖的其他途径,探讨OM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以2,3,4 g/L OM作用24和48 h,以流式细胞仪测定OM对SW1116细胞的周期阻断作用;并采用RT- PCR、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P27、Cyclin E1和CD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2,3,4 g/L)OM可使细胞阻滞于G_1/G_0期(24 h:67.5%±0.1%,69.5%±1.4%,71.0%±1.0% vs 58.6%±0.4%,P<0.05;48h:68.5%±0.3%,71.9%±0.9%,78.0%±0.4% vs 58.8%±0.1%,P<0.05),下调Cyclin 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P2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CDK2的mRNA水平而对其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OM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降低Cyclin E1蛋白,上调P21、P27的基因表达,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