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01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81.
目的:测定参芨口服液中原儿茶醛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冰醋酸(25:7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1 nm.结果: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为0.45~2.7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87%,r=0.999 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儿茶醛含量,方法快速,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产品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882.
883.
目的 研究原儿茶醛对环磷酰胺(CTX)所致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24 只 SPF 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原儿茶醛低、高剂量(15、30 mg·kg-1)组,每组各 6 只。对照组和模型组 ig 给予 0.9% 氯化钠溶液,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每日 1 次 ig 对应药物。连续给药 14 d,末次给药 1 h 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单次 ip 给药CTX (200 mg·kg-1)。次日,在称体质量麻醉后取血和肾脏,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肌酐 (CR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生化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情况;采用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肾脏 TUNEL 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B 淋巴细胞瘤 2(Bcl-2)和 Bcl-2 相关 X 蛋白(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 CRE 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 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脏细胞排列错乱、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伴随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小鼠肾脏 TUNEL 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01);且肾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和 Bcl-2 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而 cleaved-Caspase3、BAX 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原儿茶醛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 CRE 水平明显降低(P<0.001);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 SOD、CAT、GSH-Px 水平显著上升(P<0.05、0.01、0.001),MDA 水平显著下降(P<0.05);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组织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少见;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 TUNEL 阳性表达有所下降 (P<0.01、0.001),Caspase-3 和 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 (P<0.05、0.01、0.001),cleaved-Caspase-3 和 BAX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原儿茶醛可预防 CTX所致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84.
885.
目的 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筛选鉴定丹参标准汤剂中潜在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背根神经元细胞与丹参标准汤剂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共孵育,吸附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鉴别;鉴定得到的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联合 Swiss 数据库寻找成分作用靶点,以"neuropathic pai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s 数据库及 OMIM 数据库检索去重即得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交集筛选得到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 STRING数据库进行检索,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2 绘图,以度值(degree)为标准选取前 10 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将共同靶点采用 ClusterProfiler 包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以酚酸类物质为主的潜在活性成分 11 个,分别为香草酸、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 B、异丹酚酸 B、丹酚酸 E。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74 个,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集交集 67 个;PPI 分析显示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白蛋白(ALB)、原癌基因 c-Jun(JUN)、淀粉样 β 前体蛋白(APP)、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toll 样受体 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环加氧酶 2(PTGS2)、转录因子 p65(RELA)为关键靶点,"药味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协同作用;GO 富集分析显示与碳酸氢盐转运、对脂多糖反应、对细菌来源分析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膜区、分泌颗粒管腔等细胞组成以及碳酸脱水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 富集显示与氮代谢、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 1(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相关;结合文献分析丹参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机制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元恢复及再生、代谢紊乱、病毒、疼痛递质传导、神经元超敏、疼痛阈等相关。结论 应用活细胞固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出丹参标准汤剂中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 11 个,桥接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代谢紊乱、抑制超敏等相关。  相似文献   
886.
目的:探究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总剂量恒定的情况下,不同单次剂量照射对大鼠角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自然光环境下饲养,第42天取材,实验组每日UVB的照射强度为146μW/cm2,每组累计照射总剂量一致,分为单次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每日照射12、24、48 min,于连续照射第84、42、21天取材,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TUNEL检测角膜细胞凋亡,ELISA检测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及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大鼠角膜透明,实验组随单次照射剂量的升高,大鼠角膜混浊程度加重。对照组大鼠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为0分,实验组大鼠分别为(4.30±1.42)分、(8.90±1.73)分、(11.10±1.97)分。实验组大鼠BUT值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随单次照射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实验组大鼠角膜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单次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单次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中剂量...  相似文献   
88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