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6篇
  免费   3017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耳鼻咽喉   200篇
儿科学   1354篇
妇产科学   937篇
基础医学   3402篇
口腔科学   414篇
临床医学   5790篇
内科学   13323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1866篇
特种医学   13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87篇
综合类   929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783篇
眼科学   976篇
药学   5891篇
  37篇
中国医学   1999篇
肿瘤学   114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1201篇
  2021年   2025篇
  2020年   1917篇
  2019年   1645篇
  2018年   1787篇
  2017年   1589篇
  2016年   1719篇
  2015年   1699篇
  2014年   3551篇
  2013年   4383篇
  2012年   2837篇
  2011年   3016篇
  2010年   2517篇
  2009年   2381篇
  2008年   2305篇
  2007年   2428篇
  2006年   2166篇
  2005年   1813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432篇
  2002年   1204篇
  2001年   1139篇
  2000年   1021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742篇
  1996年   656篇
  1995年   649篇
  1994年   566篇
  1993年   406篇
  1992年   406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18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253篇
  1984年   223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151篇
  1981年   128篇
  1980年   148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61篇
  1977年   55篇
  1976年   46篇
  1974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不同介入模式治疗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S-TACE,B组),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RFA)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 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血小板的数量及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其在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在术后第4~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表达及其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轻、中、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被激活,其激活程度与妊高征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激活参与了妊高征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对照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50例转移性肝癌及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U。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AFU浓度和阳性率显著高手其他各组。结论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5-单硝异山梨酯缓释剂(ISMN)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降压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I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吲达帕安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单硝异山梨酯缓释剂4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 (1)治疗组从第一周开始收缩压(SBP)下降幅度即大于对照组,先于对照组于第二周降至正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2)从第一周开始治疗组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即小于对照组(P〈0.05),第三周开始差距加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整个观察期内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始终小于对照组,且从第二周开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第一周开始治疗组脉压(PP)下降幅度即大于对照组(P〈0.05),第二周开始差距进一步加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使PP减小,对ISH患者降压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CT定位,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仪对颅内血肿碎吸引流。结果治疗36例,存活出院34例,死亡2例。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费用低,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我院76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76例患者均有急性上腹部疼痛和急性腹膜炎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均阳性。76例中非手术治疗34例,占44.7%,12例死亡(占非手术治疗的35.3%);手术治疗42例,占54.3%。6例死亡(占手术治疗的14.3%)。结论病史、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保守治疗或缝扎止血、手术肝切除、肝动脉结扎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几乎没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患者尿蛋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该研究欲探讨妊高征患者不同水平尿蛋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关系。方法: 1997年 1月 ~2004年 6月期间, 住院分娩患中、重度妊高征产妇 136例, 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各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及t检验分析。结果: 单变量回归分析尿蛋白、孕龄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高度显著性关系 (P<0. 01); 尿蛋白和孕龄一起进入多元回归分析, 校正影响因素, 尿蛋白和孕龄仍然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因素 (P<0 .01); 与妊高征尿蛋白 ( +) 比较, 尿蛋白 无显著性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P>0. 05), 尿蛋白 有显著性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P<0. 01)。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妊高征患者尿蛋白丢失有关, 尿蛋白 丢失将严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9.
经病理确诊的52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BC)(1972~1987)中,PBC伴其它部位多原发癌(MPC)25例(4.7%)。其中双原发肺癌(DPBC)、12例(2.3%),PBC伴消化道癌6例(1.14%)。25例中共有原发癌灶52个,其中2例为3原发癌;同期组6例(其中DPBC 4例),后期组19例(其中14例间隔3年以上,内2例分别间隔14年及25年)。组织类型相同者8例,不同者4例。 25例MPC特点如下:1.55岁以上20例(80%);2.24例(96%)第2原发癌为1980年后发现;3.第2原发癌为肺癌者23例(92%);4.双原发肺癌12例(48%)。上述特点说明80年代老年人中MPC,尤其是肺癌发病率增高。 本文着重对第2原发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心房充血分数(AFF)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40名高血压患者及40名正常人的AAF值,快充血率峰值(PRFR)进行测定,并兼测了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与A峰峰值速度比(EV/AV)。结果高血压患者的AFF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而PRFR、EV/AV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P<0·05)。且所有受试者的AFF值与EV/AV值、PRFR值分别呈负相关(r=-0·51;r=-0·61)。结论AFF能够客观的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对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