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135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216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9篇
  1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26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房室阻滞。方法对12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按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把患者分为A(睡眠有关组)、B(睡眠无关组)两组。结果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6.02±6.03)、(7.39±1.05)、(6.90±1.28);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03.05±41.01)、(35.48±7.52)、(28.10±6.25);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有关时,此现象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探讨洋地黄对QT问期离散度(QTd)影响,对22例洋地黄中毒病例(中毒组)和30例应用洋地黄治疗病例(治疗组),分别与未用洋地黄之前QT间期离散度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毒组QT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52.73±29.95比36.82±17.01,P<0.05);治疗组QTd无显著延长(47.33±18.92比40.67±15.30,P>0.05)。结论:治疗剂量洋地黄对QTd无明显影响,而中毒剂量使QTd延长。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门诊及住院共 5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在于探讨QTc间期延长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AMI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AMI,其中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5岁 ,6 0岁以上 30例 ,其中前壁 2 2例 ,下壁 18例 ,下壁+前壁 5例 ,前壁 +正后壁 4例 ,心内膜下 1例 ,全部 5 0例病人均未用抗心律失常药。1 2 方法 采用纸速 2 5mm/s同步记录体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1份 ,以各导联心电图QRS波离开等电位线…  相似文献   
995.
996.
对妊娠晚期P—R间期缩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7.
Q -T间期离散度亦称Q -T离散度 (Q -Td) ,指Q -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 ,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部位的不均一性。大量资料表明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等疾病 ,Q -Td明显增大[1] 。大多数学者认为 ,Q -Td可用来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和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等[2 ] 。本文选择 90例心肌梗死病例 ,观察分析心肌梗死不同阶段Q -Td异同 ,并对其意义作一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1995年~ 19…  相似文献   
998.
危重症婴幼儿呼吸道管理中吸引负压的研究;小儿危重病例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多中心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与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江守刚 《河北医学》2007,13(5):624-624
临床心电图诊断工作中,发现妊娠晚期孕妇短P-R间期现象并不少见,现就此现象对120例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例1患者男性,38岁。因头晕、胸闷2月,加重2天入院。体检:BP125/70mm/Hg。右侧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可触及心尖搏动,心率42次/min,心律不齐。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