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135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216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9篇
  1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0 毫秒
31.
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短P-R间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民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4):184-184
我科自 1989年以来对 4 9例体表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正常、短P R间期的患儿 ,作食管心房调搏术 ,为临床短P R间期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患者 4 9例 ,年龄 4~ 14岁。均为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P R间期短于各年龄组正常值的最低限。采用国产PES 5型多功能心脏电生理诊疗仪 ,以S1S1递增刺激法 ,S1S2 程控期前刺激法 ,步长 10ms,负向扫描 ,检测其房室结文氏点和 2∶1阻滞点、房室结传导途径和传导方式。患儿采取平卧位 ,经鼻腔插入 4级电极导管 ,根据我室统计 12 7例食管电极管深度与身高体重的多元线性方程 ,插入…  相似文献   
3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共106例患者.A组75例(70.8%),B组31(29.2%)。A组和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5.17±9.57、7.21±0.93、6.79±1.23和203.14±39.86、34.79±7.56、27.39±6.13,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Tc值延长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组Q-Tc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大面积梗死组的Q-Tc间期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大于小面积梗死组.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Q-Tc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QT间期校正和QT离散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QT间期校正方法和心率、QRS时间、描记纸速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1)对比分析 5 0例纸速 2 5mm·s-1和 5 0mm·s-1描记时QT间期和QTd;(2 )对比分析 5 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时和发作前QT间期 ,并比较QTC、QTLC、QTFC三种方法校正结果 ;(3)对比分析 5 0例SVT发作时与发作前QTd;(4)对比分析 2 0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消融旁路前后QTd。结果  (1)在SVT时QTC 出现假性延长 ,QTLC、QTFC有助克服上述假象 ;(2 ) 2 5mm·s-1与 5 0mm·s-1纸速QTd、SVT发作时与发作前QTd、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前后QTd,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但QTd 不受心率影响 ;对QT间期校正建议应修改QTC,试用QTLC或QTFC。  相似文献   
35.
Wu  J.  Y.  Sutherling  W.  W.  Koh  S.  李青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20-21
评估利用脑磁图或磁源成像(MEG或MSI)是否可以鉴别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大脑的致癫痫区。在6例伴有局灶性癫痫发作的TSC患儿中,癫痫发作期的视频EEG预测切除区具有56%的敏感性、80%的特异性和77%的准确性(P=0.02),然而在癫痫发作间期进行MEG或MSI检查的效果更好(各指标相应为:100%、94%和95%,P〈0.0001)。在癫痫发作间期进行MEG或MSI检查似乎可以更准确的鉴别局灶性顽固性癫痫和TSC患儿大脑的致痫区。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9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9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此病患者,8例正常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此病患者组中4例(44%)异常,主要表现为峰间期(Ⅲ~Ⅴ)/(Ⅰ~Ⅲ)>1,Ⅴ波潜伏期、Ⅲ~Ⅴ、Ⅰ~Ⅴ波峰间期二耳间差值异常(>+3s)。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组全部异常(100%),其异常程度及异常发生率显著大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说明BAEP检测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HLD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不如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房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缩短与桡动脉图的关系,探讨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心电图诊断为房性早搏48例及室性早搏51例,再应用心功能仪检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早搏桡动脉图形进行面积积分。结果①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提前率〉40%时最小,20%-40%时居中,〈20%时最大(P〈0.05)。②提前率相同情况下,左房与右房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与右室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搏时的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最小,早搏前第一个窦性心搏居中,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最大(P〈0.05)。结论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与早搏的联律间期长短有关,室性早搏还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早搏的代偿间歇,不能改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性,27岁。入院行右侧腹股淘斜疝修补术。体检:BP113/83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术前常规心电网(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75~100次/min。P—R间期为0.16~0.20s。有两次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PLR间期分别为0.54s和0.60s,考虑房室结有两条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long R-R interval, escape beat and escape heart rhythm and pathologic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being related to sleep) and group B (being not related to sleep)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whether long R-R interval, escape beat and escape heart rhythm relevant to sleep. All were detected by DCG for 24 hours. Results The cases with1.5~2.0 s long R-R interval, more than 2.0s long R-R interval, escape beat and escape heart rhythm were (26.02±6.03), (7.39±1.05 ) and (6.90±1.28)in group A and (203.05±41.01), (35.48±7.52), (28.10±6.25) in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cases of group B were markedly more than those in group A. Conclusion Those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long R-R interval, escape bbeat and escape heart rhythm were related to sleep could not be deemed as pathologic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hile those were not related to sleep could be considered pathologic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前后RT间期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单发、有完全代偿间期的室性早搏心电图,测量室早及其前后相邻波群(简称室早前、室早、室早后)的RT间期,进行对比。对室早前心室舒张时间与室早RT间期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RT间期由短到长的顺序为:室早<室早前<室早后。室早前心室舒张时间与室早RT间期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室早时RT间期最短,室早后RT间期最长,这一变化规律与心室舒张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