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8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76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47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816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1019篇
内科学   2330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299篇
外科学   1580篇
综合类   161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73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436篇
  4篇
中国医学   699篇
肿瘤学   30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26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方法 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 335例,干预前21 441例,干预后18 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65.20%、67.36%、99.02%,高于干预前的63.64%、64.68%、9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菌性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3.81%提高至干预后的15.85%,呼吸道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37.63%下降至干预后的3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菌性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30.43%提高至干预后的34.84%,呼吸道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45.74%下降至干预后的40.09%。两套及以上血培养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18.63%上升至干预后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同时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青海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我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分布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卢戈氏碘液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蠕虫卵;肛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12岁以下儿童);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线虫幼虫。结果 调查20个县(市)32个调查点中的3485名中小学生,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8.77%。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24%,蛲虫25.04%,鞭虫0.92%,结肠内阿米巴7.12%。蓝氏贾第鞭毛虫5.65%,溶组织内阿米巴0.52%,哈氏内阿米巴0.34%,微小内蜒阿米巴3.53%,布氏嗜碘阿米巴0.89%,人芽囊原3.07%。海东农业区学生感染最高(69.53%),青南牧区最低(37.40%)。感染2种以上寄生虫者占22.95%。  相似文献   
104.
天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机制是中药研究的热点,但一直都处于探索阶段,简介了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并以苷类为重点分析了中草药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5.
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用甲壳低聚糖600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乳杆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结论:甲壳低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106.
急性胃肠炎指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甚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感染、炎症、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胃肠炎虽能控制病情,但易致胃肠损伤,存在不良反应。中医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胃肠炎属中医“泄泻”“霍乱”范畴,其中湿热内蕴型为其典型病机之一。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是张机治疗湿热下利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厚肠止利之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治疗胃肠炎的机制主要与防止病原体侵害、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抑制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结合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对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胃肠炎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将造模组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组后开始给药,灌胃剂量为1 mL/100 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的受试物,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脂四项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胃肠激素,即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液调节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和心房利尿钠肽(ANP),以及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结肠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水孔蛋白(AQP)3、胃AQP4的表达位置及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升高(P<0.001),HDL-Ch水平降低(P<0.05),血清MTL、GAS水平降低(P<0.001,P<0.01),VIP升高(P<0.001),ALD、ADH升高(P<0.05,P<0.001),A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TP、ALB水平降低(P<0.001,P<0.05)。结肠绒毛、胃黏膜出现大量脱落情况,结肠AQP3荧光强度降低,胃AQP4荧光表达增强,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升高,MTL、GAS显著升高,VIP水平显著降低,ALD、ADH水平降低,ANP显著升高,结肠、胃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肠AQP3荧光表达增强,胃AQP4荧光强度减弱,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增强。结论:健脾祛湿方可降低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有健脾祛湿之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Occludin、AQP3、AQP4的表达,保护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水液代谢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8周构建大鼠NAFLD模型,化滞柔肝颗粒ig给药4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相关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开展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并结合Spearman进行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化滞柔肝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0.05、0.01)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P<0.05、0.01)。此外,化滞柔肝颗粒高剂量组还可显著降低大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屏障、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医组(n=78)和辨证组(n=79)。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辨证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解毒方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疗效、28 d病死率、血清学指标。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促进腹痛、腹胀的缓解,保护肠功能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