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魏换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72-1472,1475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并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的改变.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试验组)进行血液流变性分析并检测其血脂的变化,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浆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高血脂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地损害患者的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85例UAP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杏丁注射液25 mL静点,1次/d),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点,1次/d),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均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hs-CRP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UA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可以逆转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抗炎作用,降低AM I的发生率和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运用以水蛭、葶苈子、干姜等药制成的肺心康胶囊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30例以观察其对此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肺心康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或0.05),提示肺心康能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进而降低肺动脉压以减轻右心室负荷和改善右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4.
葛淼 《中国微循环》1998,2(1):15-16
为制定中国健康老年前期人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下同)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前期人血沉参考值,并对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健康老年前期入血沉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健康老年前期人血沉参考值在逐渐的减小,相关性很显著。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二个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5.
德州市正常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将8252例按年龄分别分成3组 :第一组21~40岁 ,2252人 ;第二组41~60岁 ,3000人 ;第三组61~78岁 ,3000人。分别进行常规取血4.0ml,4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RBC压积、全血粘度、血沉、血小板粘附率 ,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血浆粘度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适合于本 (市 )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86.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7.
对57名混凝土浇捣工和48名对照者的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接振工人的血液粘度和血细胞压积较对照者为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这种变化尤以振动性白指患者为甚。提示长期接触局部振动所引起的外周循环障碍,除了末梢血管本身的功能性和病理性改变外,与其血液粘滞性增高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89.
烧伤病人血流变学动态改变与体液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血流变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以及严重烧伤后贫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轻重程度及体液复苏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观测。结果烧伤后24~48h 内及时补充新鲜血并结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对有效减少烧伤后输血量是十分有益的。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测是监测烧伤休克和指导体液复苏的最佳指标之一,严重烧伤后早期补充新鲜血并给予中药治疗是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防治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0.
肺癌手术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癌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手术对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对47例肺癌病人及42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肺癌病人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 01),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病人术前后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流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肺癌病人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手术对血液流变学有较大影响。如能对血粘度异常进行适当治疗,可望减少和预防肺癌的血运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