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4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998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898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919篇
内科学   3107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260篇
外科学   901篇
综合类   1479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868篇
  1篇
中国医学   725篇
肿瘤学   31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682篇
  2021年   783篇
  2020年   769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27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疱疹病毒(HV)感染情况和外周血病毒载量。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600例AGP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AGP组(n=82)、中度AGP组(n=578)、重度AGP组(n=1940),以同期10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入组后,检测龈沟液HV病毒感染情况和血浆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EB病毒(EBV)、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载量、牙周特征和血炎症因子水平。结果AGP患者牙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高于对照组(P<0.05),HSV-1、EBV、HCMV、HHV-6感染率和病毒载量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GP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SV-1、EBV、HCMV、HHV-6感染率和病毒载量、PLI、PD、AL、BI、WBC、PCT、IL-6、TNF-α和CRP均增加(P<0.05)。结论HV感染率和病毒载量与AG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牙周特征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四种肿瘤标记物CA12 5、CA153 、CA199与CEA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并以常见的几种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RIDs)作为对照。结果 :肺癌患者CA12 5、CA153 、CA199及CEA水平均显著高于RIDs患者 (P <0 .0 0 1) ,而CA12 5、CA153 、CA199及CEA水平在肺癌的三种组织学类型和各期肺癌中并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采有四项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标准 ,虽然并不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P >0 .0 5 ) ,但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P <0 .0 5或 0 .0 1)。结论 :CA12 5、CA153 、CA199及CEA可作为肺癌的标记物 ,检测这四项标记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73.
术前孤立性CRP升高与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感染的、术前孤立性C-反应蛋白(CRP)增加,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结果,是否有预测性价值。方法分术前孤立性CRP升高(10.5~70.2mg/L)50例(A组)与CRP正常(<10mg/L)50例对照(B组),B组匹配A组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两组均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结果A组脓毒性并发症(20%)比对照组(2%)多(P<0.01)。这些病人微生物学阳性仅10%。A组中需要儿茶酚胺支持的占28%,而B组仅12%(P<0.05)。A组较B组术后需呼吸机支持的时间明显延长(25.2±6.2h比6.6±0.5h)(P<0.01)、ICU滞留时间也较B组长(4.6±0.8d比2.6±0.3d)(P<0.05)。结论术前孤立性CRP升高的病人,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脓毒性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且大多数病例微生物学实验阴性,推测大多数脓毒性并发症是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炎性体蛋白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1(NALP-1)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脑脊液中炎性体蛋白NALP-1表达水平,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ALP-1和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NALP-1表达(1.64±0.52)高于对照组(0.94±0.28,t=7.1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LP-1高表达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得分(26.4±5.4)分、脑挫伤比例(76.62%)、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77.27%)高于低表达组[(22.3±4.5)分、23.38%、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4.135、9.586、7.424,P<0.05)。年龄[比值比(OR):2.175,95%可信区间(CI):1.167~8.767,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1,95%CI:1.101~3.794,P<0.05)、NALP-1(OR:2.841,95%CI:1.675~10.717,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OR:1.215,95%CI:1.056~3.627,P<0.05)、APACHEⅡ得分(OR:1.615,95%CI:1.314~5.485,P<0.05)是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脑脊液中NALP-1表达增加,且表达量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DUSP19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CAG模型,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与25、50、100 mg/kg的小檗碱,DUSP19组灌胃给与100 mg/kg的小檗碱和尾静脉注射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激活剂DUSP19 100 μmol/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观察组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JAK3(p-JAK3)、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素(ET)、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裂解胱天蛋白酶3(Cl-caspase-3)、裂解胱天蛋白酶9(Cl-caspase-9)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胃泌素(GA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谷胱甘肽(GSH)、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通路激活剂DUSP19可显著扭转小檗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且HE结果显示小檗碱可显著改善CAG大鼠胃组织病理病变。结论:小檗碱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减轻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炎症介质、病情严重程度、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ACh)、胆碱酯酶(AChE)水平、MMSE及画钟试验评分、即刻记忆、回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语言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水平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拉西坦可有效减轻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病情进展,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屏障、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医组(n=78)和辨证组(n=79)。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辨证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解毒方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疗效、28 d病死率、血清学指标。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促进腹痛、腹胀的缓解,保护肠功能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炎症反应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kappan 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从45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35只大鼠建立DPN模型,3只大鼠建模失败,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桃红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及α-硫辛酸组,每组各8只。桃红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18 g/(kg·d)的桃红四物汤,α-硫辛酸组给予α-硫辛酸20 mg/(kg·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血糖及血脂指标及神经传导情况,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检测TLR4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水平降低,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FMF) is the most common interleukin 1 (IL-1)-driven monogenic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Yet published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may have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MF and may serve as a target for treat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valuate this hypothesis.MethodsTo this goal, we studied the incidental effect on FMF of TNF-directed treatment, administered to colchicine-refractory FMF pati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 concurrent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 rates of FMF patients and of treatments with complete or nearly complete FMF respons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FMF attacks during TNF-blocker exposures. The possible effect of various FMF and non-FMF features on the outcome was determined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data were retrieved using electronic files from the FMF clinic.ResultsTwenty-six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each receiving ≥ 1 of four TNF-blockers for a mean duration of 27.6 ± 16.4 months. The TNF-blockers were found to induce complete or nearly complete FMF response in 10 (38.5%) of the patients, and in 13 of 50 (26%) exposures. No clinical, genetic, demographic, or therapeutic feature could predict which FMF patient would respond favorably to TNF-blocker therapy.Conclusion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NF-blockers may be beneficial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colchicine-resistant FM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