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赵月臣  马兰 《陕西中医》2020,(2):174-179
目的:研究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对脑血流灌注及血清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丁苯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瘀阻络方,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指标(双侧脑动脉峰流速及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统计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观察组治疗后PI、CVR、双侧动脉各流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血清6-k-PGF1a、Hcy、sICAM-1指标具有较好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疾病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用FHA测定52例CHD患者及42例同年龄的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CHD组患者的Hcy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危CHD人群进行定期检测Hcy,有利于CHD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了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测定3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放免法测定ET和NPY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血浆Hcy、ET、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3个月仍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5)。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T、NPY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在1 min内静脉推注总药量的10%,剩下的90%在1 h内静脉泵入。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加入生理盐水300 mL,1次/d。两组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灯盏花素,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趋化素(Chemerin)的水平,以及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Hcy、Chemer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A、Hcy、Chemeri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显著缩小(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降低SAA、Hcy、Chemerin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杜蛭丸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次,同100 mL生理盐水配伍,1次/d,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杜蛭丸,5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血清学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显著低于治疗组(97.87%,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蒙特利尔认知(Mo 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Mo CA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趋化因子CXCL12(CXCL1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显著降低,但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 WF、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e 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蛭丸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清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3-16
目的 对比两种剂量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41例,接受小剂量(5~10)mg/d奥氮平治疗;B组41例,接受大剂量(15~20)mg/d奥氮平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Hcy、ox-LDL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变化。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34/41)略高于B组75.61%(31/41),嗜睡、静坐不能、肌强直、便秘及震颤发生率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ox-LDL水平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且A组Hcy、ox-LDL水平比B组低,MMSE评分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剂量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安全性相当,但小剂量更有助于降低血清Hcy、ox-LDL水平,抑制病情进展,改善认知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在同型半胱氨酸(Hcy)环境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

方法:构建BHMT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将体外培养的HLEC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LEC; 对照组:感染了空载体的HLEC-B3,BHMT过表达组(OE):感染了过表达BHMT基因载体的HLEC-B3,均培养于10% FBS(胎牛血清)培养基+5mmol/L Hcy培养液中。应用EdU(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算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PR78,Nrf2)及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表达。

结果:BHMT过表达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增长约30.0%(P<0.05)。ROS检测显示,正常组、对照组、过表达组荧光强度分别为(89.2043±0.3511)%、(91.4502±0.0606)%、(49.5625±0.4502)%,过表达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 GSH活性检测显示:相比于正常组与对照组,BHMT高表达组GSH活性明显上升(P<0.05);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RP78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及对照组中明显高于过表达组,Nrf2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与对照组中明显低于过表达组。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相对表达量在过表达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BHMT可以抑制Hcy对HLEC的氧化损伤作用,降低ROS水平,升高GSH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BHMT对Hcy诱导的HLEC氧化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徐红  郭涛  张楠  金蕾  盛一洁  富璐  白晶 《西部医学》2022,34(7):1061-106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三者与DR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68例进行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7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T、Hcy及尿蛋白水平;统计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人数,将DR患者设为DR组,未出现DR患者设为无DR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IMT、Hcy及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者50例,未发生视网膜病变者118例,DR发生率为2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R组与无DR组2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IMT、Hcy和尿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IMT、Hcy和尿蛋白异常水平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T、Hcy及尿蛋白水平在DR患者中远高于正常人群及单纯糖尿病患者,三者与DR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可根据其表达水平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DM)患者312例,按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神经病变组(NDPN组)及有神经病变组(DPN组),对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与Hcy、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Hcy与叶酸、维生素B12负相关。结论:在众多与DPN相关因素中Hcy、FBG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DPN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