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9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0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25篇
内科学   915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2549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297篇
  22篇
中国医学   836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MAD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约占急腹症总数的1%。该病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9%-93%121。早期诊断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螺旋CT造影对AMAI确诊率高,但对疑似AMAI的急腹症病人常规采用上述检查。既不方便又不经济,因此需寻求一种更简便、低廉、敏感的检查方法。我们对2003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的疑诊AMAI的急腹症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MAI病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力军  彭图元 《新医学》2004,35(12):741-742
目的:探讨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窒息组22例、轻度窒息组18例.另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名作为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中用肝素治疗1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静脉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正常新生儿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分别为(4.2±2.0)mg/L、(2.2±1.4)mg/L和(0.7±0.2)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中14例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2±2.0)mg/L、(0.8±0.5)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可了解窒息新生儿体内凝血与溶血功能的变化,为早期诊断DIC提供依据,并可作为窒息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hs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水 《山东医药》2007,47(13):55-5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5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血浆D-二聚体、hsCRP水平是评价脑梗死发生、进展及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3种常用化疗药对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及D-木糖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ETX组、5-Fu组和THP组,检测胃泌素及D-木糖醇浓度等指标。结果:3组化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正常大鼠用ETX、5-Fu和THP,血清胃泌素及D-木糖醇浓度明显减低,从临床表现、胃肠功能方面提示3种常用化疗药可导致正常大鼠脾虚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D-二聚体检测在SLE患者合并血栓性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民 《广西医学》2005,27(2):204-20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0例活动期SLE患者、10例稳定期SLE患者和 2 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 二聚体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LE患者存在血小板化、高凝状态及纤溶改变 ,检测SLE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血栓前的早期诊断 ,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在22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了血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和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在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者明显升高(P<0.01),而IRA未再通者仅稍有升高(P>0.05)。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和IRA再通与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7.
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糖氧化无邑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jdans)是非发酵菌群无色杆菌属(Achrornobacter)的一个种,虽然在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八版)没被收录.但已被大家所公认。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菌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泌尿道感染和伤口感染等。可从血液、脑脊髓、尿液、痰和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58.
59.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严重四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9):608-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