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28篇
  免费   18036篇
  国内免费   6864篇
耳鼻咽喉   1290篇
儿科学   2855篇
妇产科学   2327篇
基础医学   9835篇
口腔科学   3604篇
临床医学   22179篇
内科学   22854篇
皮肤病学   2968篇
神经病学   7768篇
特种医学   54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5360篇
综合类   36511篇
现状与发展   35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10496篇
眼科学   2488篇
药学   18496篇
  315篇
中国医学   36905篇
肿瘤学   18710篇
  2024年   567篇
  2023年   3780篇
  2022年   5678篇
  2021年   9197篇
  2020年   8922篇
  2019年   7184篇
  2018年   6639篇
  2017年   7825篇
  2016年   8111篇
  2015年   7776篇
  2014年   15682篇
  2013年   17080篇
  2012年   13437篇
  2011年   14170篇
  2010年   11592篇
  2009年   10066篇
  2008年   9216篇
  2007年   9897篇
  2006年   8487篇
  2005年   7389篇
  2004年   5967篇
  2003年   5247篇
  2002年   4297篇
  2001年   3768篇
  2000年   3149篇
  1999年   2419篇
  1998年   1953篇
  1997年   1683篇
  1996年   1399篇
  1995年   1218篇
  1994年   984篇
  1993年   719篇
  1992年   680篇
  1991年   618篇
  1990年   497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409篇
  1987年   346篇
  1986年   273篇
  1985年   319篇
  1984年   281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5篇
  1981年   195篇
  1980年   162篇
  1979年   138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55篇
  1976年   57篇
  1975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自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8年7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根据系统评价标准依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1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在降低HAMD评分、提高QLOIE-31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癫痫发作频次改善率效应值合并量OR=3.53,95%CI(1.73,7.17),Z=3.48(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效应值合并量OR=0.59,95%CI(0.35,0.98),Z=2.0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足疗程治疗癫痫伴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但因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待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中医医院内一病房就诊的8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经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胸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证候施护、饮食护理、中医特色技术、情志护理、健康指导等。通过中医证候评分对治疗的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营卫不和型慢性瘾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8例营卫不和型慢性瘾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24例)与实验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实施桂枝汤合地骨皮、白鲜皮加减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22/24)高于对照组的66.67%(16/24);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24)低于对照组的16.67%(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营卫不和型慢性瘾疹治疗中,采取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4.
95.
96.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 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 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 P < 0.01), 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 P < 0.01), 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 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7.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 在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也应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强调HIV合并结核患者在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少于200/μL的情况下, 建议抗结核两周内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抗HIV治疗用药中, 淘汰了一些毒副作用大、依从性较差的药物, 如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等, 优选抗病毒效力强、服药方便的组合, 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组合。对于HIV感染的婴幼儿, 亦主张及早抗HIV治疗。对于五岁以内的幼儿, 主张确诊后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的孕产妇, 建议尽快予以全程、联合抗HIV治疗, 寓防于治。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Report efficacy findings from three clinical trials (one phase 2 and two phase 3 [OPUS-1, OPUS-2]) of lifitegrast ophthalmic solution 5.0% for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DED).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ree 84-day, randomized, double-mask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Adults (≥18 years) with DED were randomized (1:1) to lifitegrast 5.0% or matching placebo. Changes from baseline to day 84 in signs and symptoms of DED were analyz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Phase 2, pre-specified endpoint: inferior corneal staining score (ICSS; 0–4); OPUS-1, coprimary endpoints: ICSS and visual-related function subscale (0–4 scale); OPUS-2, coprimary endpoints: ICSS and eye dryness score (EDS, VAS; 0–100).

Results: Fifty-eight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to lifitegrast 5.0% and 58 to placebo in the phase 2 trial; 293 to lifitegrast and 295 to placebo in OPUS-1; 358 to lifitegrast and 360 to placebo in OPUS-2. In participants with mild-to-moderate baseline DED symptomatology, lifitegrast improved ICSS versus placebo in the phase 2 study (treatment effect, 0.35; 95% CI, 0.05–0.65; p?=?0.0209) and OPUS-1 (effect, 0.24; 95% CI, 0.10–0.38; p?=?0.0007). Among more symptomatic participants (baseline EDS ≥40, recent artificial tear use), lifitegrast improved EDS versus placebo in a post hoc analysis of OPUS-1 (effect, 13.34; 95% CI, 2.35–24.33; nominal p?=?0.0178) and in OPUS-2 (effect, 12.61; 95% CI, 8.51–16.70; p?<?0.0001).

Limitations: Trials were conducted over 12 weeks; efficacy beyond this period was not assessed.

Conclusions: Across three trials, lifitegrast improved ICSS in participants with mild-to-moderate baseline symptomatology in two studies, and EDS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baseline symptomatology in two studies. Based on the overall findings from these trials, lifitegrast shows promise as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signs and symptoms of DED.  相似文献   
99.
杨岩  肖佳妹  周晋  贺福元  曾慧杰  杨岩涛 《中草药》2020,51(8):2258-2266
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中医药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分类算法所具有的快速鉴别和分析能力,使其在复杂的中医药研究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及其结合其他算法在解决中医药相关领域问题方面及成果进行综述,以相关智能算法为基础探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