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61篇
  免费   5557篇
  国内免费   2108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1464篇
妇产科学   791篇
基础医学   15209篇
口腔科学   1241篇
临床医学   5114篇
内科学   11023篇
皮肤病学   1598篇
神经病学   4469篇
特种医学   10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5104篇
综合类   8833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2786篇
眼科学   713篇
药学   8064篇
  5篇
中国医学   2493篇
肿瘤学   5968篇
  2023年   956篇
  2022年   1527篇
  2021年   2481篇
  2020年   1980篇
  2019年   2336篇
  2018年   2354篇
  2017年   2155篇
  2016年   2064篇
  2015年   2377篇
  2014年   3628篇
  2013年   4194篇
  2012年   3465篇
  2011年   4465篇
  2010年   3639篇
  2009年   3786篇
  2008年   3641篇
  2007年   3408篇
  2006年   3184篇
  2005年   2984篇
  2004年   2718篇
  2003年   2408篇
  2002年   1979篇
  2001年   1576篇
  2000年   1457篇
  1999年   1293篇
  1998年   1126篇
  1997年   1018篇
  1996年   944篇
  1995年   942篇
  1994年   777篇
  1993年   583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422篇
  1990年   281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222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84篇
  1985年   341篇
  1984年   368篇
  1983年   273篇
  1982年   315篇
  1981年   265篇
  1980年   227篇
  1979年   207篇
  1978年   155篇
  1977年   106篇
  1976年   124篇
  1975年   105篇
  1974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足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GK大鼠40只,采用醋酸脱氧皮质酮-盐皮下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0.54 g/(kg·d)]、高剂量组[1.08 g/(kg·d)]、缬沙坦组[10 mg/(kg·d)],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周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0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微量蛋白(U-mAlb)。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p-mTOR、p-S6K1、Beclin-1、LC3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HE染色和PAS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各组亚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SCr、BUN、U-mAlb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蛭降糖胶囊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U-mAlb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沉积,足细胞损伤,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足细胞内有较多自噬体形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mTOR、p-S6K1的表达增高,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p-mTOR、p-S6K1的表达下降,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高(P<0.01)。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较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具有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U-mAIb、足细胞损伤及相关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进而提高足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负载 IL-4 和 BMP-2 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凝胶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及对 BMSCs 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 CMC、GO 制备混合溶液后,分别添加 PBS、IL-4、BMP-2 或 IL-4+BMP-2,在交联剂作用下制备单纯或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支架;取单纯 GO-CMC 凝胶表征观测,包括大体、扫描电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检测,以单纯 CMC 凝胶作为对照;取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行体外缓释实验。取 4~5 周龄 SPF 级 SD 雌性大鼠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分别与单纯以及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培养,24 h 后行 CD206 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取第 3 代大鼠 BMSCs 分别与单纯以及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成骨诱导培养,10 d 后行 ALP 染色观测早期成骨,21 d 行茜素红染色观测晚期成骨。结果大体观察 GO-CMC 凝胶呈棕色、半透明状;扫描电镜观察示,GO-CMC 凝胶孔径及孔壁厚度与单纯 CMC 凝胶相似,但内壁粗糙度增加;FTIR 检测显示 CMC 发生聚合形成凝胶。体外缓释实验示 3 种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缓释性能相似,均呈线性缓慢释放因子。CD206 免疫荧光检测示 GO-CMC 凝胶可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ALP 及茜素红染色示 GO-CMC 凝胶可诱导 BMSCs 成骨分化;其中负载 IL-4+BMP-2 的 GO-CMC 凝胶作用最显著(P<0.05)。 结论负载 IL-4 和 BMP-2 的 GO-CMC 凝胶可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增强 BMSCs 成骨分化能力,为后期骨缺损修复及骨免疫调节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臀部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的效果。方法2018 年 2 月—2019 年 6 月,收治 12 例 13 处长期截瘫伴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患者。其中男 10 例 11 处,女 2 例 2 处;年龄 46~56 岁,平均 51 岁。截瘫 10~20 年,平均 13 年;所有患者均有压疮手术史,术后 3 个月~12 年复发。其中坐骨结节处压疮 11 例,坐骨结节合并大转子处压疮 1 例。创面清创、切除窦道假性滑液囊,采用单侧或双侧臀部筋膜脂肪瓣填塞窦道,术区一期缝合闭合切口。结果术后 13 处压疮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红肿、渗液,术后 14 d 拆线出院。术后局部平坦,外观理想。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24 个月,平均 14 个月。随访期间压疮均无复发。结论臀部脂肪组织丰富,利用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设计、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IGF2BP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5对HCC癌及相应癌旁组织mRNA-seq数据和TCGA数据库LIHC的mRNA-seq数据综合分析IGF2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中343例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IGF2BP1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IGF2BP1的共表达mRNA,并利用m6Avar在线网站预测mRNA的m6A位点及其RNA结合蛋白等信息,最终构建IGF2BP1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IGF2BP1基因在HCC中表达上调(log2FC HCC转录组数据=10.684,P<0.001;log2FC TCGA-LIHC数据集=7.032,P<0.001)。生存分析显示IGF2BP1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年,IGF2BP1高表达患者为4.44年,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11)。22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IGF2B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与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MGA2等15个高表达mRNA的HCC患者总生存期缩短。HMGA2、PEG10、CEP55、RHO、CDC6和KIF23基因中的潜在m6A甲基化位点位于mRNA 3'UTR端的miRNA结合区域。结论 IGF2BP1在HCC中高表达且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IGF2BP1可能通过m6A甲基化及miRNA抑制作用的方式上调mRNA的表达,促进HCC发生并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6.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暴发并蔓延至全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部分COVID-19感染者早期发病并不十分凶险,但后期会突然加速进展,病人很快进入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状态,李兰娟院士等提出了"细胞因子风暴"概念。但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认为IL-6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重要通路,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和分析,旨在综述IL-6受体阻断剂托珠单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对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水钠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与手术组,空白组大鼠常规饲养,手术组大鼠经5/6肾切除联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制备心肾综合征模型,剔除死亡大鼠后,将手术组剩余成模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常规治疗组。中药组给予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灌胃,给药量为7.29 g生药/(kg·d);常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0.45 mg/kg)+呋塞米(1.8m g/kg);空白组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灵敏度、毛发情况、食欲、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各组灌胃前、灌胃6周后的血清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水通道蛋白2(AQP2)的前后差值情况。[结果]灌胃6周后,中药组大鼠一般情况较灌胃前改善、喘息不明显,常规治疗组一般情况同样较灌胃前改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实验室指标差值发现,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BNP均下降,中药改善大鼠心力衰竭情况接近常规治疗组水平,两组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Scr水平较前下降,常规治疗组Scr水平升高;中药组尿AQP2水平较前略增高,与空白组尿AQP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尿AQP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心肾综合征大鼠尿AQP2的表达主要由肾脏调控,AQP2可作为心肾综合征水钠潴留状态的参考指标,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肾综合征大鼠水钠潴留状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AQP2过度表达,减少水的重吸收,改善了水钠潴留状态。  相似文献   
48.
49.
Arsenic (As) and cadmium (Cd) have recently emerged as major health concerns owing to their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vy metals exposure towards incidence of DM at various enzymatic and hormonal levels. Additionally, association of As and Cd with Zinc (Zn, essential metal) was also evaluated. Spot uri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assess As, Cd and Zn through ICP-OES. Serum was analyzed by assay method for fasting blood glucose,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biomarkers. ELISA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eavy metals on HbA1c, α-amylase, DPP-IV, IGF-1, leptin, GSH, MDA, SOD, HDL, FFA, TG and interleukin (IL)-6. Association of heavy metals with DM was measured by odds ratio (OR) and level of significance was assessed by Chi-squared test. Unpaired student's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DM-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heavy metals-exposed and unexposed participants. As and Cd were detectable in 75.4% and 83% participants with mean concentration of 75.5 ppb and 54.5 ppb, respectively. For As exposure, OR in the third quartile was maximum ie 1.34 (95% CI, 0.80 to 2.23), however the resul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5). For Cd exposure, OR in the fourth quartile was considerably high, 1.62 (95% CI, 1.00 to 2.61), with a significant probability value (P < .05). Urinary Cd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Zn. As and Cd exposure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DM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mpaired hormonal and enzymatic levels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exposed participants reflect the multiple organ damage by heavy metal exposure.  相似文献   
50.
目的综述蛋白质因子在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骨改建是维持骨稳态的重要生理过程,蛋白作为骨改建过程中的重要刺激因子,调控着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平衡。结论目前对于蛋白在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蛋白在骨改建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时间、作用过程以及蛋白质因子间相互作用网络,并确证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为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揭示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