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A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r I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与MDA、ox-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NIHSS、MRS评分与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和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氧化刺激反应,减轻脑缺血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血压控制、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压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疗法,对照组仅服用氟伐他汀,两组均治疗2W,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W、治疗后2W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改变.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4.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d、治疗后1W、治疗后2W的血清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NSE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NSE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孙志宏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58-160,163
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笔者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丁苯酞+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4天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4种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且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O的表达水平为56.17±6.42μmol/L,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WF、ET-1、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32%±11.56%、78.73±8.36ng/L、208.82±18.9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缓解脑梗死症状,应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PCI患者,以计算机抽号方式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51例.B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A组采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和蒙特利尔认知 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PRKAA2基因多态性与恩必普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3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服用恩必普胶囊30 d后予NIHSS评分观察恢复情况。应用直接基因测序方法,研究AMPKa2基因7个单倍型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与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 (1)SNP rs1124900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失效组GG基因型患者分布频率较高,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显效组GG基因型检出率较低。rs1784859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失效组AA基因型分布频率较显效组高,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rs141844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显效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失效组,该位点多态性与恩必普治疗的LAA患者预后有相关获益趋势。结论 AMPK的活化可能是脑缺血缺氧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和脑电图(EGG)异常率的变化,并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MMSE评分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MMSE评分在26分、20~26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得到改善,且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t=7.6617,P0.01),EGG异常率较对照组低(59.3%比87.5%;χ2=4.267,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比78.1%,P0.05)。结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EGG的异常,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33例发病36h入院的患者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显示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NSE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NSE含量于发病后第72小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而采用丁苯酞的治疗组在发病后72h、120h、168hNS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