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神经内分泌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在溶栓24 h无出血征象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1%、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Hcy水平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ET-1和Hcy水平,升高NO、e NOS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塞再灌注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及丁苯酞治疗脑梗塞再灌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内二科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患者100例,以尿激酶作为再灌注手段。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溶栓在内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和丁苯肽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7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 d和7 d的NSE分别为(21.7±6.8) U/mL、(24.6±11.5) U/mL、(12.3±7.6) U/mL,对照组分别为(22.0±6.7) U/mL、(27.9±12.1) U/mL、(16.2±8.8) U/mL,观察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 d和7 d的S-100β分别为(1.2±0.5)μg/L、(1.3±0.4)μg/L、(0.6±0.3)μg/L,对照组分别为(1.1±0.5)μg/L、(1.4±0.6)μg/L、(0.9±0.3)μ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灌注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49) vs 17.6%(9/51)],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0/49) vs 29.4%(1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5±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超早期脑梗塞再灌注患者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对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预防急性脑梗塞溶栓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量表、MBI评分,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和内皮祖细胞(EPCs)数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FMA-UE、FMA-LE、MBI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RHI、EPC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RHI、EPCs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 WF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外周血EPCs数目、有效调节ET-1/NO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干扰素-γ(IFN-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V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CysC、IFN-γ、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ysC、IFN-γ、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酞软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VD,能降低CysC、IFN-γ、Hcy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采用4血管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丁苯肽软胶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结果 丁苯肽软胶囊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5.60%)及含钙量(114.53 pg/g);中剂量组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80.03%),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钙量(132.33 pg/g);低剂量组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3.93)及含钙量(106.35 pg/g)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肽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在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的分成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和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治疗周期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1.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8.87±25.3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9.14±26.8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87-8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MRS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及MR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期脑梗死较常规治疗能更快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重建,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