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选择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3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每组60例,在常规化痰平喘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热毒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呋辛、热毒宁注射液+头孢曲松。每日观察患儿发热、咳嗽及肺部罗音恢复情况,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发热、咳嗽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复查胸部X线片,观察胸部X线片恢复情况。同时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检查,观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5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热毒宁注射液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组(P〈0.05)。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呋辛组、热毒宁注射液+头孢曲松组比较,2组疗效、治疗后症状持续时间、平均积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单用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组;单用热毒宁注射液组与单用头孢呋辛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方面,联合用药组比单药组用药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呋辛组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热毒宁注射液+头孢曲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肝、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快速缓解症状;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呋辛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西咪替丁,15 mg/kg,1次/d.两组均7d为1疗程.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MP+SP)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单纯MP及MP+SP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及血培养证实的23例单纯MP和23例MP+SP患儿的胸部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及合并症(如肺气肿、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MP+SP比较,单纯MP多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包括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P<0.05);而MP+SP则以肺实变影为主,且胸腔积液量及肿大淋巴结直径均大于单纯MP患儿(P<0.05)。从病变形态上看,单纯MP的肺内阴影多为自内向外,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MP+SP则多为无分布规律的大片实变影。结论单纯MP表现为在较少肺实变基础上合并较明显的肺间质改变;而MP+SP的肺泡炎症程度较重,片状阴影密度高、范围大,但肺间质表现不突出,同时易伴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及淋巴结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脉冲微波在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n=61)在对照组(n=71)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冲微波治疗,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微波辅助治疗组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3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抗生素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经临床医生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出院病历138份,分为A、B、C 3组,分别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呋辛进行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分别为94.12%、95.56%、95.23%;治疗成本分别为1473.68元、1736.93元、1774.56元;有效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成本分别为15.66元、18.18元、18.63元。结论 A方案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在抗感染、平喘及退热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氧气雾化吸入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患儿体征(体温、气促、咳嗽、肺部啰音)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建梅 《医学综述》2013,19(10):1763-1765
迄今为止,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紊乱相关。支气管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认为,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是支气管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重型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相关研究的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临床上及时有效地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陈秀锦 《中外医疗》2016,(14):157-158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进行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前和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IL-6、TNF-α、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 d两组患者IL-6、TNF-α、CRP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上述各项且具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可以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心肌酶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轻型肺炎组30例及重型肺炎组30例)进行了IL-8水平检测,采用日本产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并与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重型肺炎组、轻型肺炎组患儿血清IL8水平分别为(2.54±0.65)、(1.28±0.53)μg/L,与对照组的(0.43±0.08)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肺炎组、轻型肺炎组血清心肌酶水平(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天冬氩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心肌酶参与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8和心肌酶水平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0.
Cowpox virus infection induces interleukin-10 (IL-10) production from 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 or cells of the mouse macrophage line (RAW264.7) at about 1800 pg/ml, whereas infections with vaccinia virus (strains WR or MVA) induced much less IL-10. Similarly, in vivo, IL-10 level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 of mice infected with cowpox vir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vaccinia virus infection. However, after intranasal cowpox virus infection, although dendritic and T-cell accumulations in the lungs of IL-10 deficient mic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wild-type mice, weight-loss and viral burde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L-10 deficient mice were more susceptible than wild-type mice to re-infection with cowpox virus even though titer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virus-specific CD8 T cells were similar between IL-10 deficient and wild-type mice. Greater bronchopneumonia in IL-10 deficient mice than wild-type mice suggests that IL-10 contributes to the suppression of immunopathology in the lu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