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The anti-melanogenic effect of pycnogenol by its anti-oxidative ac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ycnogenol is a natural plant extract from pine bark that contains compounds that have anti-oxidative, free-radical scavenging properties. In this work, utilizing cultured B16 melanoma cells (B16 cells), pycnogenol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bility to inhibit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melanin biosynthesis. We also examined the anti-oxidative power of pycnogenol by measuring its suppressive effect against peroxynitrite (ONOO-), superoxide (.O2), nitric oxide (NO.), and hydroxyl radical (.OH)-scavenging activities using an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meter. Results show that pycnogenol had a strong anti-tyrosinase activity and suppressed melanin biosynthesis. Furthe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its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pycnogenol suppressed .O2) NO., ONOO-, and .OH in in vitro assays, and reactive species, ONOO-, .O2, and NO., while up-regulating the reduced 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 ratio in B16 cell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propose that pycnogenol exerts anti-melanogenic activity via its anti-oxidative actions.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昆明小鼠摄入不同剂量碘酸钾(KIO3)对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个剂量组: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高碘组(5HI)、10倍高碘组(10HI)、50倍高碘组(50HI),每组再分为雌雄两个组.LI组饲以低碘地区的粮食制成的饲料(平均碘含量为20~40 μg/kg),其它4组饲以正常鼠饲料(平均碘含量为300 μg/kg),LI组、NI组饮用去离子水,各高碘组分别饮用含不同浓度(2 023.6、4 553.2、24 789.6 μg/L)碘酸钾的去离子水,每只小鼠每日的总摄碘量依次为0.1~0.2、1.5、7.5、15、75μg.喂养3和6个月后,检测抗凝全血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活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I组的GPx活力在3和6个月时较NI组降低,LI组的MDA含量在6个月时较NI组升高,50HI组的MDA含量在6个月时较NI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组GPx活力、SOD活力和MDA含量与同剂量的雄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碘缺乏会导致大鼠血液抗氧化能力降低,但长期摄入较高剂量的KIO3并未对大鼠血液产生过氧化损伤,而且雌性和雄性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93.
牛磺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大脑中类似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氨基酸,可与甘氨酸受体结合激活皮质纹状体通路,发挥着平衡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过程的重要作用.它的浓度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过程中持续升高至断奶期,到成年后达到稳定水平.牛磺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应激、抗炎和抗凋亡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影响胎儿脑发育.动物实验表明补充牛磺酸可促进新生儿脑发育,有保护或减轻脑缺氧缺血性和氧化应激脑损伤的作用.但对于人类能否补充牛磺酸来促进脑发育保护脑损伤,以及在何时补充、补充的剂量和途径的研究资料并不充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何首乌饮预防组,每组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何首乌饮预防组大鼠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灌胃何首乌饮(0.06ml/kg),用药60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DA含量、GSH-Px活性、SOD活性及T-AO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SOD活性、T-AOC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饮预防组大鼠MDA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SOD活性、T-AOC明显升高(P0.01)。结论:何首乌饮可抑制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正常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牛磺酸干预组。2周后分别检测肝脏中脂褐质LF、血清MDA、SOD以及GSH-PX等血生化指标,并对小鼠肝脏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量化分析。[结果]牛磺酸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DA和肝脏中脂褐质LF的含量,并增强血清中SOD以及GSH-PX的活性;肝脏免疫组化量化分析显示,牛磺酸可显著改善酒精对小鼠肝脏的损伤。[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抗氧化的途径来减轻酒精对肝脏导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补充不同剂量碘化钾(KI)对甲状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高碘组(5HI),10倍高碘组(10HI),50倍高碘组(50HI),100倍高碘组(100HI).每组20只.按每日进食量和饮水量计算的每日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6.15、30.75、61.5、307.5、615μg/d.喂养6和12个月后,检测甲状腺组织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I组的GPx活力、SOD活力和MDA含量于摄碘6个月时,均较NI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HI、10HI和50HI组的GPx活力和SOD活力在摄碘6个月和12个月时与N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HI组的GPx活力和SOD活力在6个月时较NI组增高(P<0.05),但在12个月时较N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摄碘6个月时,100HI组的MDA含量较NI组有增高趋势(P>0.05);但在12个月时50HI和100HI组的MDA含量均较N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高碘组MDA含量均与N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碘导致大鼠甲状腺抗氧化系统失代偿,发生过氧化损伤;长期高碘(100HI)会使甲状腺抗氧化酶活力降低,但未出现明显过氧化损伤;大鼠甲状腺的抗氧化系统对高碘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7.
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模型组、逆针组和逆灸组,每组16只。逆针组、逆灸组于大鼠去卵巢之前分别针刺和艾灸"关元"穴,每周2次,共4周,其余3组与逆针、逆灸组同步以手抓放大鼠。至大鼠4.5月龄开始造模,去卵模型组、逆针组、逆灸组行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正常组不造模。大鼠于造模1个月后(即5.5月龄)取材,采用HE染色、免疫比浊、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逆针灸对随后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与其基因表达及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去卵巢后子宫组织形态有明显的衰退表现,子宫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雌激素受体(ER)-α及其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显著升高(均P<0.01)。与去卵模型组相比,逆灸、逆针组子宫结构的整体情况明显改善,且子宫内P含量、ER-α及基因表达明显升高,MDA显著下降(P<0.05,0.01);同时子宫E2含量,SOD、NOS活性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大鼠子宫退行性变有延缓作用,其保护效应可能与调节子宫局部E2、P含量,ER-α及其基因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