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26篇
  免费   9732篇
  国内免费   6669篇
耳鼻咽喉   871篇
儿科学   1633篇
妇产科学   1678篇
基础医学   3936篇
口腔科学   1303篇
临床医学   44679篇
内科学   18173篇
皮肤病学   2647篇
神经病学   3901篇
特种医学   5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7篇
外科学   15129篇
综合类   96419篇
预防医学   25474篇
眼科学   2583篇
药学   91330篇
  369篇
中国医学   21196篇
肿瘤学   10164篇
  2024年   1011篇
  2023年   3764篇
  2022年   3284篇
  2021年   4569篇
  2020年   4540篇
  2019年   4445篇
  2018年   2290篇
  2017年   4722篇
  2016年   5138篇
  2015年   6982篇
  2014年   13619篇
  2013年   13906篇
  2012年   18526篇
  2011年   20091篇
  2010年   19213篇
  2009年   18892篇
  2008年   20592篇
  2007年   18721篇
  2006年   17496篇
  2005年   18821篇
  2004年   18677篇
  2003年   17355篇
  2002年   12853篇
  2001年   14154篇
  2000年   11303篇
  1999年   9085篇
  1998年   8666篇
  1997年   8288篇
  1996年   6688篇
  1995年   6274篇
  1994年   3813篇
  1993年   2376篇
  1992年   2054篇
  1991年   1739篇
  1990年   1187篇
  1989年   1384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243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52.
53.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分析探讨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具体措施。方法:汇总2016~2018年1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施的9项药物临床试验,共105例受试者,以治疗依从性作为受试者依从性指标,从受试者个人情况、试验方案和治疗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受试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果:无亲属陪同、试验设计周期较长、给药种类较多、患者自费及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多的受试者依从性较差(P<0.05)。结论:结合本次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总结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受试者依从性评估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完善提醒措施、优化过程管理等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针刺、远红外线照射和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的疗效。 方法将DMD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红外线照射和按摩。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90d后(治疗后)进行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2m(含11级楼梯)时间测试,同时进行血清酶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 检测,并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CPK、LDH、AST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结合远红外线疗法和按摩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药物治疗DMD,可显著缩短DMD患儿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改善其血清CPK、LDH、AST水平。  相似文献   
55.
<正>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具体可分为硬脊膜外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等方式,但临床发现,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外腔血肿等神经并发症,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较大,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本文主要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4—2013-04于我院接受椎管麻  相似文献   
56.
高催乳素血症(HPRL)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阿立哌唑不仅具有抗精神病作用,还可有效逆转HPRL。本文拟就阿立哌唑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HPRL中的应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阐述与总结,为HPRL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G组和GA组,每组各30例。G组患者为单纯全麻组,GA组患者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A组患者在诱导前取L1~2硬膜外穿刺置管,予0.5%罗哌卡因5 ml,术中每小时追加5~7 ml。两组患者诱导方法相同:即,咪哒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顺阿曲库铵0.15~0.20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患者苏醒情况。结果:GA组患者气腹后、拔管前BP、HR明显低于G组(P<0.05),且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单纯全麻用药量减少,术中循环更加稳定,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析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睁眼、拔管、抬颈5 s及自主呼吸上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治疗组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中推行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方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引起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略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谵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