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4篇
  免费   1354篇
  国内免费   1341篇
耳鼻咽喉   1183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298篇
基础医学   1191篇
口腔科学   1694篇
临床医学   1677篇
内科学   1254篇
皮肤病学   666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3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989篇
综合类   5366篇
预防医学   882篇
眼科学   1262篇
药学   1345篇
  20篇
中国医学   518篇
肿瘤学   2018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580篇
  2019年   566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285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1103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1224篇
  2005年   1116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右上臂斑块30年,局部增生1年余,加重伴糜烂3月就诊。30年前患者于右上臂出现指盖大小的斑块,无自觉症状,不高出皮面,未治疗。之后皮疹缓慢向四周扩大,形成一手掌大小的斑块。1年前皮损中央始出现增生高起,无自觉不适,无糜烂、渗出。近3个月来皮疹增生速度加快并出现表面糜烂及脓性渗出物,有疼痛感及恶臭味。家庭中无  相似文献   
82.
曹红  曹军  许燕云 《上海医学》2003,26(7):499-500
目的 研究p53、bcl—2和c—myc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53、bcl—2和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 5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53、bcl-2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67.2%和32.8%。结论 p53、bcl—2和c—myc异常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皮肤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3.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nm23-H1在67人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总阳性率为65.7%,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40.7%,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2.5%,差异极显著。nm23-H1表达与肿物大小,分袭方式和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4.
85.
了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和上皮细胞(GEC)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双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GMC条件培养液(GMC-CM)对正常大鼠GEC掺入35S、3H-亮氨酸和3H-TdR的影响,以及肾病大鼠GEC-CM对正常大鼠GMC掺入3H-TdR的作用。结果肾病极期的GMC-CM明显促进了GEC增殖及合成含硫化合物、蛋白质的功能,反之肾病极期GEC-CM则明显刺激了GMC增殖。结论GMC和GEC可通过其可溶性产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42例口腔鳞癌原发患者及10例复发患者的血清IgE水平。结果显示:口腔鳞癌及复发患者IgE水平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鳞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不影响IgE水平;口腔鳞癌患者术后IgE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血清IgE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口腔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IgE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8岁,农民。15年前在右肩中部出现一淡褐色斑丘疹,约3×3(cm)大小,轻度瘙痒。以后皮损逐渐向四周呈环形扩大,边缘稍隆起呈围堤状,中央角质增生、脱屑。曾使用过少量“肤轻松软膏、中药”等治疗,无效。4个月前,擦伤局部后在皮损中上部出现一乳头状肿物,并迅速扩大呈菜花状,易出血,伴有腐烂恶臭味。于1991年6月来诊。既往身体一向健康,常穿背心在田间工作。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88.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P53抗癌基因的产物是分子量为53KD的核磷酸化蛋白质。已证明发生于132~215位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突变可导致P53蛋白失活,并表现出显性的癌基因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9.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了3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8例胎儿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及其中细胞的分布。电镜观察发现隐窝上皮表面存在三种类型微隐窝开口,其腔内有浸润细胞、异物及细菌。有三种特化上皮细胞(M细胞)覆盖于Ⅲ型微隐窝开口处,其结构与肠道M细胞相似,其数量随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而减少。形态表明微隐窝是浸润细胞和外来抗原的出入口。M细胞与抗原的摄取及传递有关。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证明上皮浸润细胞中多数为OKT_s~+细胞,其中OKT_4~+者又占多数而OKT_s~+细胞较少,这些细胞是隐窝上皮参于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中性红摄入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雄性激素-双氢睾酮(DHT)对体外培养人喉鳞状细胞细胞系(Hep-2)影响以及对喉癌细胞的作用。结果发现10^-13mol的DHT即可促使喉癌细胞增殖,表明雄性激可促进喉癌细胞的生长,这为喉癌的性激素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