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6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8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水平更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血压以及血脂水平,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中国药房》2015,(12):1658-1661
目的:系统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比单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试验组)对比单用辛伐他汀(对照组)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合计2 1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MD=-0.27,95%CI(-0.34,-0.20),P<0.000]、胆固醇水平[MD=-0.46,95%CI(-0.53,-0.39),P<0.000]、甘油三酯水平[MD=-1.37,95%CI(-1.52,-1.23),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MD=0.21,95%CI(0.19,0.23),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64,1.34),P=0.69]。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比单用辛伐他汀降低血脂水平更有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受纳入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该结论有待后续临床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3.
《中国药房》2015,(12):1627-16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血压治疗,同时停用其他降脂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血脂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4.
近来研究证明,许多非降压药物也有降压作用,包括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二甲双胍、利莫那班、阿司匹林、褪黑素等,其可能机制包括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局部炎症或减轻胰岛素抵抗等。这些药物将来可能应用于特定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45.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升高与冠心痛发病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调脂药物通过调控脂质的代谢来降低血脂,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直以来,降脂药物都是通过一定的靶点起到降血脂作用.近几年,人们发现了几种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新靶点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研发出更行之有效的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6.
4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112-112
老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强危险因素之一。然而,老化是否独立于慢性高血脂症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确定高血脂症诱导前的血管老化是否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研究者分析了幼年和老年正常血脂野生型(wild type,WT)、无疾病小鼠的主动脉,发现老化导致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升高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并与线粒体自噬增加和其相关蛋白Parkin增加相关。在主动脉组织培养中,研究者发现随着老化的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IL-6存在正反馈关系。研究者通过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肝脏特异性降解,再结合10周的西方食物喂养,在老年和幼年小鼠中诱发急性高血脂症,发现老年WT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增强。高血脂症进一步降低了老年小鼠的线粒体功能,增加了主动脉中Parkin的水平,但幼鼠则没有。  相似文献   
48.
万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8):1562-1564
Pemafibrate(Parmodia®)是高效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通过选择性结合PPARα受体调控PPARα的表达,从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水平。该药由日本兴和集团研制,并在2017年7月3日被批准上市,在日本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就Pemafibrate的化学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和临床研究等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三七总皂苷(PNS)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品,分别给予实验组大鼠不同剂量的HSYA和PNS,给药期满后取血测定大鼠血脂及CRP、IL-10和IL-6。结果:HSYA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C、TG,升高HDL-C,但大鼠死亡率最高;低剂量组则可显著降低CRP、IL-6,升高IL-10;PNS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C、TG和LDL-C,各剂量组对IL-6、IL-10和CRP的作用不明显,大鼠死亡率低。结论:HSYA低剂量给药具有抗炎作用,同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建议以低剂量抗炎作用为主。治疗剂量下PNS的降血脂与抗炎作用均不优于辛伐他汀和HSYA,可认为其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位点与HSYA不同,在临床应用时也应当考虑其适应症区别。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77例(154只眼),分为A组(脂代谢异常)40例和B组(脂代谢正常)37例,所有受试者全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量表)、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眼表分析[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脂质层厚度分析等干眼相关检查,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关系。结果:A组干眼发生率为73.75%,B组为55.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682,P=0.017)。A组干眼OSDI量表指数(t=-8.357,P=0.000)、BUT(Z=-4.245,P=0.000)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OSDI量表指数与总胆固醇(r=0.706,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53,P=0.000)以及甘油三酯(r=0.763,P=0.000)呈正相关;BUT与总胆固醇(r=-0.310,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以及甘油三酯(r=-0.303,P=0.000)呈负相关;Schirmer与总胆固醇(r=-0.207,P=0.0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4,P=0.042)以及甘油三酯(r=-0.234,P=0.003)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