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54篇
  免费   3488篇
  国内免费   2327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1687篇
妇产科学   495篇
基础医学   2528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10480篇
内科学   9173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1100篇
特种医学   19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3276篇
综合类   22022篇
预防医学   7969篇
眼科学   1061篇
药学   10140篇
  111篇
中国医学   6346篇
肿瘤学   977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1791篇
  2022年   1560篇
  2021年   1980篇
  2020年   1966篇
  2019年   1796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1531篇
  2016年   1776篇
  2015年   2041篇
  2014年   3449篇
  2013年   3484篇
  2012年   4566篇
  2011年   4641篇
  2010年   4358篇
  2009年   4315篇
  2008年   5470篇
  2007年   4722篇
  2006年   4393篇
  2005年   4537篇
  2004年   3358篇
  2003年   2867篇
  2002年   2152篇
  2001年   2005篇
  2000年   1502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237篇
  1997年   1026篇
  1996年   933篇
  1995年   864篇
  1994年   663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376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334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32例药物降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出血、滤过泡、前房、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1月视力提高的21只眼(65.63%);保持不变的11只眼(34.38%);眼压术后≤21mmHg者28只眼(87.5%);用药物控制的4只眼(12.5%)。结论高眼压状态采取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观察氨氯地平对氧化型胆固醇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凋亡检测指标。结果:对照及胆固醇组未检测到细胞凋亡,Triol与25-OH处理组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电泳示"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亚二倍体峰,凋亡率分别为32.25%与23.04%,而氨氯地平使其凋亡率分别下降至13.42%与11.77%。结论: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可以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氨氯地平抑制其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寻找MELAS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比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临床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行外周血白细胞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血乳酸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检查。A3243G点突变阳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突变阳性组),对其家系进行调查,采集家族成员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A3243G点突变阴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肌肉病理活检和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MELAS遗传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72例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A3243G点突变的筛查。A3243G点突变的20例阳性标本中,突变均为异胞质性(heteroplasmy),18例符合MELAS的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血细胞中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9.0%-50.0%,其中4例同时在肌肉组织检测到相同突变,突变比例为42.4%-64.8%。临床症状以惊厥、乏力、智力进行性倒退、发热、呕吐、视力障碍和失语为主,身材矮小和体毛增多为主要体征,13例合并癫,血乳酸均升高,头颅CT/MRI显示双侧对称性苍白球钙化和脑梗死信号。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标本中有4例临床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边纤维,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14个家庭中的37名家庭成员采集了外周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阳性组中患儿母亲5名检测到A3243G点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3.0%,5.0%,11.8%,21.3%和26.9%,同胞兄弟4名检测到A3243G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19.3%、33.3%,37.5%和41.5%,均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未检测到突变。本研究A3243G点突变比例与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呈负相关趋势,与病程未?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高帧率超声成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有限衍射波束的高帧率超声成像系统能实现快速成像,但由于仅通过一次发射事件成像,信噪比较低,本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它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中所使用的线性调频信号作为激励信号,在接收端则利用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比等于信号的时间带宽积的特征,将接收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能显著提高成像系统的信噪比,改善重构图像的质量,增加成像深度,而且不损失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及分析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养阴增液三种温病治法制剂抗内毒素效应的特点。方法以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O111B4 静脉注射建立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热解毒组、活血化瘀组、养阴增液组 ,后三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治法的注射液进行干预 ,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动态比浊鲎试验法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 (EXT)浓度 ;常规计数血白细胞(WBC)、血小板 (PLT)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内皮素 -1(ET -1)以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但三治疗组血清中由内毒素诱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血管活性介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清热解毒组家兔血清TNF -α、IL -1β 降低最为显著 (均P<0.01) ,活血化瘀组改善ET -1、PGI2 最为明显 (分别为P<0.05 ,P<0.01) ,而养阴增液组前两者的功效兼而有之。结论三种温病治法制剂均具有一定的抗内毒素效应 ,但其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环节及机理方面各具特点 ,从而显示中医治疗温病采用多种治法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6.
笔者观察了大鼠失血性休克(HS)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影响及其细胞来源,并结合休克后组织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表达变化,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α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LPS组高2.7倍(P<0.05);休克和复苏后,外周血白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明显受抑,而肝Kupfer's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却明显增强;休克后不仅肝组织内LBPmRNA表达增多,肺、肾组织内LBPmRNA也相继表达增加。研究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能显著增敏内毒素诱导TNFα的产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休克后组织内LBP表达上调有关,组织巨噬细胞群(如Kupfer细胞)可能是休克后细胞因子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hthases,iNOS)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S Methy1isothioureasulfate,SMT)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hthase,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在内毒素血症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对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利用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OS在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的表达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大鼠随时间延长肠系膜淋巴管染色强度明显加深 ,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LPS SMT组染色强度比LPS组降低 ,血清NO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在内毒素血症中 ,SMT可能通过抑制NOS的活性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构建表达人源肽抗生素hPAB-β的重组毕赤酵母,为大量制备hPAB-β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及引物延伸法得到天然及优化的hPAB-β序列,克隆入pPIC9K质粒,转化DH5α大肠埃希菌,用酶切和核苷酸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经SalⅠ酶线性化,整合入毕赤酵母GS115中,在DNA,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阳性重组子.结果 构建的含天然及优化序列的重组质粒酶切均可得到相应大小的插入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和阅读框均正确.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入GS115后,得到7个不同的高拷贝阳性转化子,均能表达重组肽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含天然及优化hPAB-β序列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能够用于肽抗生素hPAB-β的制备.  相似文献   
999.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60例冠状动脉的解剖中,发现7例冠状动脉异常,并对此动脉开口移位和冠状动静脉瘘进行解剖与观察。结果:在7例中,5例冠状动脉开口移位,经动脉圆锥前、主动脉后或主动脉与肺动脉干之间横过心底,到达其分布区。单一(右)冠状动脉Ⅱ型或一冠状动脉发自对侧主动脉窦提供解释:此冠状动脉畸形的青年,可在运动时或运动后猝死。2例冠状动静脉瘘,显示冠状动脉和肺动脉干与左室之间,存在毛细血管前吻合。结论:冠状动脉畸形在临床实践中有其意义,其发生有它的胚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我们收集了 6 3例高胆红素血症和 15 1例正常新生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解脲脲原体 (Uu)、肺炎支原体 (Mpn)、人型支原体 (Mh)、生殖支原体 (Mg)和发酵支原体 (Mf)检测。结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支原体总检出率 38 1% ,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的 13 2 % (P <0 0 1) ;其中剖腹产出 3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6例检出支原体 (44 4 % ) ,剖腹产出 98例正常新生儿仅有 10例检出支原体 (10 2 % ) ,两组有明显差别 (P <0 0 1)。表明宫内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