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25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667篇
预防医学   55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2篇
  6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分析某香烟包装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后的控制效果,为改善企业工作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整改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 整改后乙酸乙酯、乙酸丙酯、2-乙氧基乙醇、照度检测点的合格率分别由92.3%、67.3%、78.8%、69.6%提高到100%;噪声检测点的合格率由68.2%提高到95.5%,整改前后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项目提出的职业卫生整改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术后进行格拉斯格评分: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和再出血。结论脉络膜前动脉的破裂出血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是治疗烟雾病脑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烟雾病患者的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经验,提高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8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的5例烟雾病产妇,选择L2~3,Ⅱ组选择L3~4行硬膜外穿刺进行麻醉。结果:5例产妇经过麻醉,肌松满意度极好3例,满意1例,差1例,总满意度为80.0%,镇痛满意度极好4例,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100.0%,Apgar评分1分钟评分为9.3±0.8分,5分钟评分为9.7±0.5分,T ( min)为14.2±4.8分。本组发生低血压1例,占20.0%,恶心呕吐1例,占20.0%。结论:L2~3腰硬联合麻醉烟雾病剖宫产效果好,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以发作性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记录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记录随访期间有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共收集肢体抖动型TIA患者5例,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除1例烟雾病患者,其余4例均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其中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发病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均未见新发梗死灶,临床随访62013年10月间以发作性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记录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记录随访期间有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共收集肢体抖动型TIA患者5例,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除1例烟雾病患者,其余4例均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其中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发病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均未见新发梗死灶,临床随访633个月,均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单侧肢体抖动是TIA的一种发作形式,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建治疗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对减少脑血管事件可能均有效。  相似文献   
5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4
目的研究COPD患者以及吸烟者BALF中SP-D的表达。研究香烟烟雾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SP-D表达的影响以及激素对SP-D表达的调节。方法 (1)实验分为COPD组和对照组,根据是否有嗜烟史又将两组各分为嗜烟组和不嗜烟组。各组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各组BALF中SP-D的表达。(2)培养人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香烟烟雾提取物组,对照组:细胞在无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香烟烟雾提取物组:在培养液中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培养。12 h后检测SP-D的表达,然后予地塞米松加入培养液中干预,72 h后检测培养液中SP-D的水平。结果 COPD组患者BALF中SP-D较对照组表达明显降低。COPD组中嗜烟组BALF中SP-D明显低于不嗜烟组。对照组中嗜烟组BALF中SP-D明显低于不嗜烟组。体外实验表明,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SP-D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经地塞米松处理后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SP-D表达明显增加,对照组经地塞米松处理前后SP-D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COPD患者BALF中SP-D的表达明显降低。嗜烟可明显下调BALF中SP-D的表达。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SP-D的表达明显降低,激素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SP-D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56.
吴宜群 《健康向导》2014,20(5):60-61
正决心华君武先生这幅漫画已成经典。下定决心戒烟者,把烟斗扔出窗外,然而立刻反悔的他急忙奔下楼去,在楼下安然接到落下的烟斗。其决心改变的速度之快,超过了自由落体。华先生说,这是他的"自嘲"。现在早已戒烟的他,当初确曾有过多次复吸的历史。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运用防护设备在改善烟雾危害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18名外科手术烟雾暴露环境中的医疗人员具体情况,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取通过普通防护设备,2016年10月~2017年3月运用改进防护设备,比较运用前后医务人员烟雾刺激疼痛数字评分。结果:设备改良后,烟雾疼痛刺激总分(3.53±0.85)、医师刺激疼痛评分(3.73±0.86)、麻醉医师刺激疼痛评分(3.65±0.78)分、手术护士刺激疼痛评分(3.20±0.68)分、其他医疗人员刺激疼痛评分(3.02±0.67)分均低于改良前(5.21±0.87)分、(5.73±0.68)分、(5.21±0.72)分、(4.24±0.71)分、(4.32±0.82)分,且对比P0.05。结论:将改进的烟雾防护设备运用于外科手术中,能够降低医务人员烟雾刺激疼痛数字评分,该设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成年发病的烟雾病(MMD)患者甲状腺功能和临床特点。方法比较本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37例MMD卒中患者、139例非MMD卒中患者和91例对照者的甲状腺功能,分析成年MMD的临床特征。结果MMD卒中组中男12例,女25例,3例(8.1%)表现为脑梗死,34例(91.9%)为颅内出血。34例患者(91.9%)在初诊中行CTA检查。与非MMD卒中组(11.5%)和对照组(1.1%)比较,FT3降低在MMD卒中组更常见(40.5%)(P〈0.05)。与其它两组比较,MMD卒中组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ti-TPO)水平显著增高(P〈0.05)。各组间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亚临床甲亢或亚临床甲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年MMD卒中患者FT3降低和anti-TPO水平增高,而且以出血型更为常见。anti-TPO可能与MMD的发病机制有关,初诊行多层CTA检查有助于临床筛查MMD。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型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2种类型烟雾病脑血流灌注的不同。 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为烟雾病的患者3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42.86±12.52)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序列成像(T1WI、T2WI、T2-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灌注成像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常规MR序列成像及SWI成像将烟雾病患者分为缺血型烟雾病组(16例)和出血型烟雾病组(17例)。获得2组患者病变区域及对侧脑组织灌注脑血流量(CBF)值,并比较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设定的情况下2组间的差异。 结果 当PLD=1.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6±4.46) mL/(100 g·min) vs. (17.43±4.96) mL/(100 g·min),t=0.649,P=0.521];当PLD=2.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6±10.75) mL/(100 g·min) vs. (25.97±11.04) mL/(100 g·min),t=2.528,P=0.017]。 结论 使用不同PLD的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能够评价不同类型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和预测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