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2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408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816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62篇
  4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林律初 《现代医院》2014,(10):19-20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8例颅内肿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以非颅内肿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颅内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肿瘤组各组患者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III级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病理I级(p<0.05),其他各病理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对颅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李震  于志华  崔岗 《山东医药》2011,51(2):43-44
目的观察胶质瘤组织中神经自细胞素(NLK)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胶质瘤组织中的NLK。结果本组中65例NLK蛋白表达阳性,其中高表达39例,低表达26例;NLK蛋白高表达与胶质瘤组织分级有关(P〈0.01)。NLK蛋白高表达者生存率(82.8%)明显高于低表达者(16.7%),P〈0.01。结论胶质瘤组织中NLK表达增高,其可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后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颅内肿瘤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基于生存结局的Cox回归分析。此外还对生存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知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因素(P=0.029 5)、心脏病变及心功能异常因素(P=0.027 1)、糖尿病因素(P=0.046 8)。但肺功能异常因素(P=0.793 4)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的Exp(B)最高,Exp(B)=5.577。此外,基于生存结局的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Exp(B)值分别为12.897、4.904。结论老年人颅内肿瘤具有其特点,高血压、糖尿病为术后生存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为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
罗娟  杨雪英 《全科护理》2014,12(2):135-136
[目的]探讨护理在颅内肿瘤伽玛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5例颅内肿瘤病人行伽玛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给予有效的护理。[结果]265例病人治疗过程中病人未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通过随访病人,颅内肿瘤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伽玛刀治疗中有效的护理可使病人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徐睿  何诗跃  王谦 《贵州医药》2012,36(11):1023-1024
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56例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脑膜瘤MRI征象的认识,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6例,其中男17例,女39例,男女之比约为1:2.3,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6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l.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标准头颅线圈,FOV 187 mm×230 mm,矩阵234×384,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采用SE序列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T1WI.TR 400 ms、TE 7.8 ms,T 2 WI:TR3 600 ms、TE 95 ms;增强扫描用0.1 mmol/kg钆喷酸葡胺(Gd-DTPA)造影剂,静脉快速注射后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  相似文献   
96.
<正>脑胶质瘤(brain glioma,BG)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半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Ⅰ~Ⅳ级。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Ⅰ级为良性肿瘤,Ⅱ级为良、恶性交界性肿瘤,Ⅲ~Ⅳ级为恶性肿瘤。Ⅰ级可手术全部切除病变无需后续治疗,Ⅱ~Ⅳ级手术不易切干净,容易复发,术后均需辅助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放疗后放射线照射区域内的肿瘤细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最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 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 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婚姻状况、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性别、自觉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性别、脑损伤程度和文化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均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依据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MRI与CT的图像融合对于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28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7岁。MRI和CT图像采用自动法进行融合,在CT和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靶区,并比较靶区的区别。结果运用融合图像勾画靶区比单纯CT上勾画更为清晰和准确。三维空间总的融合误差仅为(0.55±0.14)mm,融合精度较高,CT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28.55±7.23)cm^3,融合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35.83±5.38)cm^3。结论 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中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且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正>颅内肿瘤未累及视路或累及初期视功能损害常不明显;亦或同时伴有眼部疾病,导致视力障碍、视野损害的不典型,造成眼科医师不易察觉而漏诊。颅脑肿瘤患者眼部表现常早于全身症状,患者常先就诊于眼科。本文回顾分析32例首诊于眼科而最终被诊断为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6—2012-04在郑州大学第四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