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4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96篇
  4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7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刚刚落幕,记者便约见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他才离开会场,似乎还沉浸在会议的氛围中。谈到对两会的感受,他开门见山地说:这次人大修宪是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事。在修宪中把“保护人权”和“保护私有财产”以及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写进根本大法,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至关重要。两会对医疗卫生问题也  相似文献   
42.
首个"世界肾脏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石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21-821
2006年3月9日为第一个“世界肾脏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于2006年3月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张雁灵,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国际肾脏病学会委员王海燕教授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词。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及部分京外的60余家医院的肾脏病学专家共计200余出席新闻发布会,在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健康报,北京晚报等30余家媒体到会报道。  相似文献   
43.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陈慰峰院士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在肿瘤抗原克隆鉴定及免疫应答分析、肿瘤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期,该实验室顺利完成了癌一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他们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现已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CSFDA)药品审评中心评定,获准进入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4.
第5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于2006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和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会议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45.
2004年12月底的一天,记者有幸采访了著名的临床解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钟院士以其渊博知识引领我们走进解剖学的前沿,让我们体会到解剖学的精美与神奇之处。同时这位和蔼老人虚怀若谷的学术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创新思维也令我们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46.
《中国处方药》2005,(8):15-16
陈凯先院士今年3月就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职务,此前陈院士一直担任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而上海新药的研发在我国—直处于重要地位,其突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一个在现代药学科技和计算机分子设计领域追踪前沿的科学家,“转型”到涉足中医药领域。这种“转型”对陈院士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对上海的中医药事业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吗?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百忙之中的陈院士(关于陈院士的全面访谈见我们下—期的访谈栏目)。谈起中医药,陈院士非常谦虚,他说,5个月之前我对中医是100%的不懂,我对中药是99%的不懂,我只能告诉你通过5个月的学习了解之后我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47.
徐罡 《首都医药》2005,12(21):41-44
到过浙江宁波的人对石塘村应该不会陌生,那里因为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而声誉鹊起。在村中,翁氏家族的“存字辈”和“心字辈”两代人中,出现了一个密集型科技人才家族群体,因此“翁氏家族”的名声与“高桥史迹”和“梁祝胜景”共同齐名天下。本文的主人公——翁心植院士,就生于石塘村,是翁氏家族“心字辈”中的一名佼佼者。翁心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众多领域均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从医60年来,翁心植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原因之一;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首次发现雄性激素低下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最早倡导控烟工作,被人们称为“中国控烟之父”。  相似文献   
48.
李欣 《首都医药》2005,12(15):41-44
他出生在广东新会的一个侨乡,从小学习成绩便名列前茅,1951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潜心科研,执著求索,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事胚胎学、生殖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60多年,对男性节育药棉酚的研究一度成为我国牵动国际男性节育药科研领域的领军课题。他是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重点学术带头人,他的名字早已列入英国剑桥国际知识界名人传记。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胚胎学、生殖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社普。  相似文献   
49.
黄静 《养生大世界》2005,(3B):52-52
在上海药物所旧址见到嵇汝运院士时,他正耸着两肩,在矗立左右的书架间,伏案备课。耄耋之年,依然博览群书,吐故纳新,这让人在内心深处慢慢体味到一种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50.
《天津中医药》2005,22(6):F0003-F0003
近日,本刊主编张伯礼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张伯礼主编的当选不仅是本编辑部的荣誉,也是中医药界的一件大喜事,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张伯礼主编表示由衷的祝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