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97篇
  免费   2753篇
  国内免费   1324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442篇
妇产科学   3286篇
基础医学   1580篇
口腔科学   168篇
临床医学   20514篇
内科学   6817篇
皮肤病学   675篇
神经病学   3496篇
特种医学   30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5392篇
综合类   46322篇
预防医学   11961篇
眼科学   934篇
药学   21785篇
  242篇
中国医学   9144篇
肿瘤学   666篇
  2024年   407篇
  2023年   1671篇
  2022年   1548篇
  2021年   2336篇
  2020年   2471篇
  2019年   2710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2636篇
  2016年   2876篇
  2015年   3418篇
  2014年   6701篇
  2013年   6951篇
  2012年   8300篇
  2011年   8970篇
  2010年   8854篇
  2009年   8120篇
  2008年   8661篇
  2007年   7984篇
  2006年   7062篇
  2005年   7417篇
  2004年   5850篇
  2003年   5418篇
  2002年   4396篇
  2001年   4032篇
  2000年   2928篇
  1999年   2478篇
  1998年   2328篇
  1997年   2081篇
  1996年   1740篇
  1995年   1401篇
  1994年   1053篇
  1993年   670篇
  1992年   545篇
  1991年   479篇
  1990年   409篇
  1989年   394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妊娠分娩的产妇100例,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阴道正常产组50例、剖宫产组50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1两组产妇的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得分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方面与全国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方面得分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产妇间SCL-90得分在抑郁、焦虑方面存在差异,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阴道正常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倡在确保母婴健康的前提下进行阴道顺产,这对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法,观察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均无输血,子宫缝合后子宫切口及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 h内出血均≤100 m L,未发生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产后6周复查超声子宫无明显异常,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止血效果确切,对子宫和生育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予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止痛,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自然分娩方式。分别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现的镇痛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2h、产后24h的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于整个产程中均未发现镇痛副作用。结论 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57.5%。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5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显著性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产后出血病例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在孕妇产后出血占据了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2例,占总数的60%,其次是胎盘因素为5例,占25%,第3是软产道损伤2例,占10%,第4是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总数的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找到出血原因,及时止血并纠正休克,从而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近年来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文献,从中总结、分析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中医治疗应依据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采用健脾补肾、清热利湿等法。西医常规治疗多采用口服或阴道局部用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高。结论:中西医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各有所长,但如何有机结合,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诊疗系统,乃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 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选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己烯雌酚诱导雌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化。结果:DDP-UF-1~4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DDP-UF-1~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948,40 148,32 222,19 943 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2. 45∶11. 35∶8. 69),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25. 68∶23. 44∶21. 62∶18. 86∶3. 68),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半乳糖(18. 68∶4. 61∶3. 89∶1. 65∶5. 36∶6. 21),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11. 63∶15. 26∶5. 32∶2. 08∶3. 46);扫描电镜(SEM)显示DDP-UF-1~4形态结构为片状或海绵状结构。DDP-UF-1与DDP-UF-3可改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状态、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明显降低血清IL-17,IL-23含量(P 0. 05,P 0. 01)。结论:DDP-UF-1与DDP-UF-3均具有良好的抗银屑病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