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44篇
  免费   2569篇
  国内免费   2056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285篇
妇产科学   212篇
基础医学   1979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4391篇
内科学   7014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249篇
特种医学   1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2990篇
综合类   11416篇
预防医学   1457篇
眼科学   195篇
药学   4234篇
  35篇
中国医学   4958篇
肿瘤学   1498篇
  2024年   437篇
  2023年   1266篇
  2022年   1039篇
  2021年   1278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1223篇
  2018年   716篇
  2017年   1072篇
  2016年   1138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1908篇
  2013年   1979篇
  2012年   2532篇
  2011年   2543篇
  2010年   2428篇
  2009年   2487篇
  2008年   2583篇
  2007年   2488篇
  2006年   2277篇
  2005年   2176篇
  2004年   1752篇
  2003年   1487篇
  2002年   1228篇
  2001年   1010篇
  2000年   717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探讨姜黄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3个剂量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用皮下注射CC l4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测量并计算肝脏指数;测定各组大鼠ALT及AST活性以评价肝功能;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肝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AST和ALT均显著升高(P<0.01),给予姜黄素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肝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及M asson三色染色显示,秋水仙碱治疗组及各剂量姜黄素治疗组可见肝损伤病变明显减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也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CC l4所致肝损伤,保护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延缓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4.
李林智 《当代医学》2010,16(34):147-148
中医体质辨证运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明确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体质类型对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引发的并发症以及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不同体质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保健及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最终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制备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0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组织学上该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组成,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在遗传学上由于GIST存在频发的c—kit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CD117在免疫表型上的过度表达;在临床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有10%-30%的病例表现为不良的生物学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7.
直肠恶性间质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4年7月间收治的9例直肠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34、c-kit.9例均阳性,1例SMA阳性,1例SMA可疑阳性.1例S100阳性。予以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例,经骶直肠肿瘤切除术3例,经腹前切除加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者,1例术后2年死于肝转移。结论直肠恶性间质瘤应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8.
叶军  薛冬英  张洁  陈蓓  孙琳 《肝脏》2007,12(4):294-295
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转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并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积于肝组织.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索移植肾脏不同时期纤维化进展的病理特点,笔者对本院近十几年出现的移植肾肾纤维化标本的病变特点进行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中药结合基因工程药(干扰素)对抗乙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综合症,若造成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的则为肝硬化。任何病因造成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均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在肝内沉积,而形成肝纤维化。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