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5篇
内科学   134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208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对冠心病 (CAD)患者 ,运动试验 (ET)检查能反映运动负荷心肌缺血后Q Tc间期改变 ,本文通过两组病例(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 ,称正常组 )ET后对照测试 ,探讨Q Tc间期改变与ST参数对CAD诊断的价值意义。1 资料与方法共计 59例患者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患CAD有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 (54.6± 7.6)岁 ,均有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AMI)病史 ,正常组 (非CAD)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 ,平均年龄 (52 .7± 7.8)岁 ,无CAD易患因素 ,经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无CAD证据。运动试验检查采用美国Mar…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趋势,以及高血压和(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因素对这种趋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行OPCABG的521名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与围手术期7 d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相关指标来反映HRV的早期改变。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高血压和(或)T2DM将患者分为A、B、C、D 4组:A组(患有高血压合并T2DM,n=118)、B组(单纯患有高血压,n=183)、C组(单纯患有T2DM,n=81)、D组(既往无高血压且无T2DM,n=139)。对521名患者行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患者行OPCABG围术期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与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root-mean-squa...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P<0.0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P<0.01)。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TQ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64.
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全胃肠道促动力药,但其对糖尿病胃轻瘫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和胃动素(MTL)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MMC及MTL的改变,观察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患者MMC及MTL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评价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变化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利用超声多普勒组织显像法测量了 2 0例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与正常人对比分析 ;结果 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存在异常 ,心房内传导间期与左房内径大小无相关 (r =0 1,P >0 2 5 ) ,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 A比值中度相关 (r=0 5 7,0 0 1

0 2 5 ) ;结论 高血压病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房内传导异常及左室舒张功能有关 ,多普勒组织显像法是一种较好的测量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评价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变化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利用超声多普勒组织显像法测量了20例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心房内传导间期存在异常,心房内传导间期与左房内径大小无相关(r=0.1,P〉0.25),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比值中度相关(r=0.57,0.01〈P〈0.02),,与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无相关(r=0.13,P〉0.25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QTcd对患者近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8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以无血管狭窄者为对照组 ,以冠脉血管狭窄程度 6 0 %~ 10 0 %者为观察组。测定QT离散度 ,再把观察组按有无心衰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QT离散度分别为 38± 11ms和 5 4.1± 2 2 .3ms(P <0 .0 0 1)。有、无心衰组的QT离散度分别为 6 2 .1± 2 0 .2ms、5 0 .3± 2 7.8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与心肌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深呼吸心电图试验,探讨观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方法:109名健康成人,描记12导联心电图,在Ⅱ导联上分别描记平卧平静呼吸、深呼吸时心电图。分析P-R间期、P-P间期的变化。结果:深吸气时P-R间期、P-P间期均较平静呼吸缩短,深呼气时P-R间期、P-P间期均较平静呼吸时延长,均P〈0.01。结论:呼吸时P-R间期、P-P间期的变化可为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其对照组食道调搏前后S -Tc段间期变化 ;方法 :采用S1 S2 分级递增法进行食道调搏 ,测量即刻、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 5个时刻ST段间期 ;结果 :食道调搏后冠心病S -Tc段间期明显延长 ;结论 :食道调搏后S -TC间期延长>12 0ms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