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8篇
  免费   2524篇
  国内免费   957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55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5041篇
内科学   683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7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72篇
综合类   12058篇
预防医学   1465篇
眼科学   244篇
药学   2911篇
  76篇
中国医学   4180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10篇
  2023年   1803篇
  2022年   1382篇
  2021年   1702篇
  2020年   1495篇
  2019年   1460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1179篇
  2016年   1312篇
  2015年   1591篇
  2014年   3299篇
  2013年   2742篇
  2012年   3926篇
  2011年   4036篇
  2010年   3702篇
  2009年   3218篇
  2008年   3389篇
  2007年   2995篇
  2006年   2800篇
  2005年   2885篇
  2004年   2803篇
  2003年   2807篇
  2002年   2371篇
  2001年   2334篇
  2000年   1825篇
  1999年   1519篇
  1998年   1407篇
  1997年   1387篇
  1996年   1378篇
  1995年   968篇
  1994年   830篇
  1993年   675篇
  1992年   474篇
  1991年   346篇
  1990年   311篇
  1989年   43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2.
43.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4.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7):114-117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8项评分均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3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4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CS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摄食-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VFSS)评分显著提高(P0.05),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显著提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以上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摄食-吞咽功能,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促进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Medline、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AD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23项实验研究资料,发现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提高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结论针灸可以从AD发病的多个病理机制方面阻断AD的发生和进展,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60min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1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2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能够达到较好即刻止痛效应,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76-97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常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该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愈来愈高,患者需要既有效而又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我科将关节松动手法加入常规物理治疗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缩短了疗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分别采用推拿,针灸,敷贴,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各30例。结果推拿组有效率93%,针灸组有效率90%,敷贴组有效率80%,电脑多功能治疗仪组有效率90%。推拿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1.3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