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7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04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790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59篇
中国医学   1069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807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了以“振兴实业”为主题的近代经济观。革命派认为“振兴实业”为民初“最重要之政策”;认为发展实业“政府必须积极干预”、必须“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必须“引进外来资金和外来技术”、必须“重视实业人才的培养”。革命派近代经济观的形成,不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今人也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论近代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由多种层次的社会成员、学术流派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建构而成。它反映出中国近代史学观念的变异和局部的转化,并具有一些共通而又同中有异的特点。在治学精神和学风、思想、方法论层面及其表现形式上,均展现出一种崭新发皇的气象。以往过多地强调经世史学与今经学的关系,颇失之片面。龚、魏等提倡今经学的公羊学说,既有其标新主变的一面,也有为指陈时政张目,流于穿凿附会,曲解学术之弊。不看到其间的复杂性,就难免有简单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3.
易希园治疗眩晕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20062143维胺酯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李志坚(广东佛山市皮防所)∥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12(4).-322,332治疗组40例,口服维胺酯胶囊50mg,罗红霉素片150mg,均2次/d;对照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片150mg,2次/d。两组均外用氯霉素酒精,疗程均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P<0·05)。表1参3(张国平)20062144多西环素联合维胺酯治疗痤疮疗效观察/张华黎(新乡医学院三附院皮肤科),王威∥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44~445将1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50mg3次/d,连服2周,后改…  相似文献   
105.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络病之间具有相一致性,可归属于“肾络病”,病位在肾络,核心病机为“肾虚络瘀”,并提出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大法,“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理气开郁、清热化痰、解毒泄浊,搜风剔邪,温通之法”,辨证论治,展开治疗。从“络病”论治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符合临床实践,其治疗方案能有效协助MN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介绍方剑乔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思辨特色及其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整理、回顾、分析方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及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方面,总结归纳方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 临床思辨上,方教授认为“痰、瘀、虚交错”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宜针药结合,主要起到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的作用。临证治疗上,方教授强调,针刺宜整体治疗与局部穴位兼顾,须重视经络辨证。合理应用电针,疼痛急性发作期电针频率多选择“先高后低”,先100 Hz/10~15 min,后2 Hz/30 min;慢性疼痛期电针治疗多选择疏密波(2/100 Hz)。用药强调精准辨证,在该病四种基本证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阴虚湿热兼证的概念,确立了滋阴清热、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倡导适时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在镇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举病案采用西药甲氨蝶呤片抑制免疫,稳定病情;中药以祛风除湿为主,佐以藤类药通络行窜、祛风止痛;电针治疗选择频率为2/100 Hz的疏密波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相关指标趋于正常。[结论] 方剑乔教授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进行辨证论治,针药并重,中西医取长补短,临床特色鲜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指带状疱疹皮损已愈后在受累神经区出现的持续性疼痛且时间超过4周,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感染后神经痛类型,属临床难治疾患。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福建省名中医郑则敏教授根据自己60余载临床工作经验,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肝脾兼调,擅用虫药以达扶正清解余毒,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临证化裁,疗效显著,今举验案,以资鉴考。  相似文献   
108.
高旋  黄诗雄  李唯尊  邓德强 《光明中医》2023,(10):1873-1876
介绍邓德强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邓德强主任医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湿热、痰瘀、浊毒为标,根据自身经验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湿瘀阻络、痰瘀痼结3个证型。治疗上以清热祛湿、化浊散瘀为则,急性期以治标缓急为主,加用滋补肝肾药物,自拟痛痹方,主治痛风急性期之湿热偏盛,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9.
杨忠  赵欣  邓萌 《光明中医》2023,(12):2259-2263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用药经验。方法 搜集120名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医案,建立数据库,提取方药信息,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77首方剂,涉及中药207种,总频次为1241次,高频次药物为甘草、白术、半夏、白花蛇舌草、黄芪等,用药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为脾、肝、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甘草”“甘草-黄芪”等多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8组聚类组合和2组聚类方。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消食和胃、化痰散瘀为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10.
总结李春红教授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疾病加重或向愈的关键时间节点,是临床辨治不寐的有效抓手,其精髓在于通过“时间节点”快速定位病变经。李教授指出,不寐的发生是三阴三阳开阖枢转化失调所致,其确立精准定位六经、开阖转枢气机的治疗方法,以伤寒经方加减化裁,对于本病多经合病的情况选择分时服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