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4篇
  免费   2395篇
  国内免费   978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751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2069篇
内科学   1614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249篇
特种医学   5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46篇
综合类   7694篇
预防医学   1085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8416篇
  36篇
中国医学   13129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328篇
  2023年   1135篇
  2022年   882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1057篇
  2019年   1305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1224篇
  2016年   1256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2134篇
  2012年   2513篇
  2011年   2735篇
  2010年   2351篇
  2009年   2178篇
  2008年   2124篇
  2007年   1909篇
  2006年   1734篇
  2005年   1532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129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596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鳖甲育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阴虚证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同时灌胃乙醇的方法来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连续42 d。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实验组灌胃给予鳖甲育肝颗粒1.85,3.70,7.40 g·kg^(-1),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0.1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1次/天,连续给药6周。以大鼠舌面湿度等指标评价大鼠阴虚证表征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CT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CTGF(2-ΔΔCt值)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舌面湿度分别为(1.01±0.22),(0.69±0.12),(0.80±0.17),(0.88±0.17),(0.94±0.18)和(0.96±0.19)mg;这6组的肝纤维评分分别为(1.19±0.53),(4.81±1.25),(2.44±0.62),(2.88±0.92),(2.56±0.68)和(2.25±0.65)分;这6组的CT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0.12,1.40±0.17,0.91±0.10,1.17±0.14,0.92±0.13和0.83±0.07。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结果的趋势与蛋白一致。结论鳖甲育肝颗粒可明显缓解肝纤维化大鼠阴虚证表征,而抑制CTGF高表达是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豚鼠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构建豚鼠A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治疗21 d,每7天记录豚鼠行为学得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末次给药1.5 h后血清中的OVA-Ig E、IFN-γ、IL-4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梅归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豚鼠鼻炎行为学分数,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IL-4、Ig E含量,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归参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IFN-γ水平,抑制IL-4和Ig E的分泌,最终使得Th1/Th2比值提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3.
吴静 《保健医苑》2015,(2):28-29
<正>近日,一位60岁的先生由于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黏痰,晨练后气喘,来到医院就诊。经过肺功能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要尽快进行规范化治疗。COPD是指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一种慢性病和常见病,占世界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8批银黄颗粒及其含药血清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分别取8个厂家的共8批银黄颗粒,均在不同质量浓度(144、72、36、18、9、4.5、2.25、1.125 mg/ml)下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液200μl培养24 h,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6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8批银黄颗粒(即A、B、C、D、E、F、G、H,2.88 g/kg)组、炎可宁(6.2 g/kg)组、阿莫西林(1.8 g/kg)组,ig给药,每天2次。分别于给药3、7 d后2 h,摘大鼠眼球取血制得血清。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以选择最佳给药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光密度以计算抑菌率。结果:E厂家银黄颗粒MIC为18 mg/ml,其他厂家银黄颗粒MIC均为9mg/ml。给药第3天与第7天的大鼠含药血清MIC无明显差异(P>0.05)。H厂家银黄颗粒抑菌效果最强;与H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P<0.05)与B、C、D、E、G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组效果最差(54.79%)。结论:8批银黄颗粒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该研究可为银黄颗粒谱效评价模式的药效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药房》2015,(18):2562-2564
目的:建立芪术痹湿颗粒中黄芪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芪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V/V),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ELSD参数中,漂移管温度为108℃,氮气流速为2.8 ml/min。结果:黄芪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02 4~4.02μg范围内的自然对数值与其峰面积积分值的自然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0.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1.29%(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芪术痹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药房》2015,(4):522-525
目的:优选丹莲肝康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丹参和紫草醇提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水提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丹参、紫草加9.6倍95%乙醇,浸泡3 h,提取2次,每次20 min;3次验证试验显示,丹参酮ⅡA提取率平均值为44.73%,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5.55%。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提取3次,第1次加水12倍量水,第2、3次分别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 h;3次验证试验丹酚酸B提取率平均值为47.67%,野黄芩苷提取率平均值为71.67%,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4.6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丹莲肝康颗粒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药房》2015,(18):2546-254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9种无机阴离子(氟离子、甲酸根、氯离子、亚硝酸根、溴离子、硝酸根、硫酸根、草酸根和磷酸根)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色谱柱为Ion Pac AS11-HC,流动相为氢氧化钾溶液,等度洗脱(洗脱浓度30mmol/L,洗脱时间15 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5μl。结果:9种无机阴离子基本达到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在0.999 2~0.999 9范围内;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5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2.47%~103.51%范围内,RSD分别在0.42%~3.41%范围内(n=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中9种无机阴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药房》2015,(33):4698-470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芪白平肺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l/min,柱温为25℃,漂移管温度为40℃,载气为氮气,氮气压力为3.5 bar,进样量为10μl。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黄芪甲苷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95~7.440、1.313~7.000、1.398~7.456、1.427~7.608μg(r=0.999 8、0.999 9、0.999 9、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0%~103.10%、100.30%~102.70%、99.03%~99.74%、98.33%~99.91%,RSD分别为0.74%、0.97%、0.30%、0.63%(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芪白平肺颗粒中4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药房》2015,(28):3957-3960
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方筛选中的应用。方法:以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为模型药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阿司帕坦、山楂粉末香精、鲜奶精粉末香精、蔗糖加入量为因素,咖啡因溶出度为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处方;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正交试验9个处方所制颗粒从滋味、香气、色泽、溶化性方面进行感官评价。对优选处方进行验证试验并与原处方进行比较。结果:正交试验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最优处方均为处方5,结果一致;与原处方的感官综合得分和咖啡因溶出度(63.12分、91.3%)比较,优选处方3次验证试验中2个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4.00分、99.07%(RSD<2.0%,n=3)。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法可用于制剂中感官评价指标的处方筛选,其方法科学、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药房》2015,(36):5131-5133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补血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不同冲化条件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黄芪甲苷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2.91~17.46μg;精密度、稳定性的RSD<2%、重复性试验的RSD=3.63%,加样回收率95.76%~98.20%,RSD为1.03%(n=6)。较佳冲服方法为将两种颗粒混合后用80℃水冲化,保温5 min后服用。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补血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