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6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4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569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66篇
综合类   721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6篇
  4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研究白藜芦醇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 IL-1β)诱导体外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含药血清,1 h后,以10 ng/ml IL-1β刺激,24 h后,通过TUNEL法和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以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白藜芦醇能恢复OA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并能明显拮抗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92.
内外环境多种刺激均可导致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积聚,引起细胞内的应激反应,改变细胞的功能和存活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内唯一的细胞成分,低糖性损伤、白细胞介素-1β和一氧化氮以及一些药物均能使其发生ERS。ERS可引发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ERK)、肌醇需酶(IRE)1和活化转录因子(ATF)6三条主要的信号通路构成未折叠的蛋白反应(UPR)。UPR中多种信号分子对软骨细胞的生长、程序性死亡以及软骨的炎症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ERS信号通路机制、PERK信号通路、IRE1信号通路和ATF6信号通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氧化损伤及炎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15只5月龄新西兰兔,采用内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并切除内侧半月板的OA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以假手术组细胞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细胞为OA软骨细胞,分别加入10、20、30μg/ml虾青素(低、中、高剂量);从第9周开始,每周处死1组动物,分离培养软骨细胞。连续8 w,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炎性因子(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录调节因子p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虾青素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中NaNO2、SOD、GSH-Px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NaNO2、SOD、GSH-Px水平虾青素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P<0.05)。模型组中IL-1β、iNOS、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及各剂量虾青素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虾青素对OA软骨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炎性有逆转作用,具有研发成为OA治疗药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在不同滚压参数下,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对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2.5月龄新西兰兔BMSCs,培养至第3代后与低熔点琼脂糖复合成凝胶块,并在自制模具中形成直径4 mm、高4 mm的圆柱形BMSCs-琼脂糖复合体。将样本分别在0.4 Hz、3 h/d基本参数下比较压缩量10%、20%、30%(分别为A1、A2、A3组),以及0.4 Hz、20%压缩量基本参数下比较20 min、3 h、12 h滚压时间(分别为B1、B2、B3组)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在培养24 h及7、14、21 d时取各组标本进行死活细胞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死活细胞检测:14、21 d时,A1、A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A3组,B1、B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实验组7、14、21 d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时,A1、A2组Ⅱ型胶原、Aggrecan mRNA表达均高于A3组,B1、B2组均高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A1、A2组间及B1、B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G含量检测:14、21 d时,A1、A2组GA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3组,B1、B2组GAG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A1、A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27)。组织学观察:21 d时,A2组和B2组出现明显蓝染,可见软骨陷窝样结构;而A1、A3组和B1、B3组蓝染效果较差,分布稀少。结论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在0.4 Hz、20%压缩量、3 h滚压时间参数下,能更有效地促进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5.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的硬化和滑膜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发现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能够抑制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终末期成熟分化,有明显软骨保护、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的作用.通过研究PTH、PTHR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对骨关节炎治疗及预后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创伤后早期(立即)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对关节软骨创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2nlm钻头钻孔造成兔双侧膝关节软骨急性创伤,术后立即随机选择一侧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1mL(HA组),另一侧不注射任何药物(对照组)。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对受损软骨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小。结论关节软骨创伤后早期(立即)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能有效的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对预防创伤后骨关节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不同比例将大鼠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u,BMSCs)依次体外及体内混合培养,探讨二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最佳比例。方法分别取1个月及1d龄SD大鼠的BMSCs及关节软骨,原代软骨细胞与第2代BMSCs混合比例为全软骨细胞组、3:1、1:1、1:3、全BMSCs组,共五组。以终浓度4×10^7/mI.种于聚乳酸一聚羟基乙酸支架上,体外培养4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继续培养,8周后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检测氨基糖胺多糖的含量。结果软骨细胞与BMSCs混合比例3:1组较其他各组所构建出的组织工程软骨体积大,厚度厚,有光泽;组织染色见软骨细胞增殖较旺盛,被大量细胞外基质包围,分布均匀,并可见软骨陷窝;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见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发出的红色荧光较明亮;3:1组的组织块氨基糖胺多糖含量(470.38±29.78)μg高于其他各组(P〈O.05)。结论软骨细胞与BMSCs混合培养有助于节省软骨细胞,二者混合浓度比例以3:1最好。  相似文献   
98.
傅润卿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60-1562
脊椎动物的骨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间充质细胞的富集、体节的形成、软骨内成骨或膜内成骨到骨骼的钙化,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总是存在功能的平衡。软骨内成骨作为骨骼形成的一种主要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Notch通路在该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接种小孔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的最佳接种方法. 方法 实验分3组(n=9):注射组、负压组、振荡组,取纤维蛋白原溶液混悬第2代软骨细胞,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孔隙率为92%、孔径为50 ~ 100 μm的PLGA支架进行细胞接种.48 h后,Hoechst33258法检测支架内DNA含量;接种并观察支架内含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无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胶的分布;硬组织切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支架内细胞分布.7d后,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及内部的细胞形态.各组部分支架(n=3)植入裸鼠皮下,以无细胞PLGA支架为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取出支架行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累积吸光度(IOD)值. 结果 注射组、负压组、振荡组平均DNA含量分别为(755.79±80.50)、(657.32±89.68)、(650.18±106.33)ng/mg,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14,P=0.361).无细胞纤维蛋白凝胶在各组中都均匀分布,DAPI染色显示注射组细胞分布较其他两组均匀.扫描电镜显示负压组和振荡组外周细胞较注射组多,而支架孔隙内仅注射组可见细胞黏附.注射组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IOD值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50 ~ 100 μm的小孑L径PLGA支架,注射法是一种快捷、高效的细胞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理想的关节软骨细胞低温保存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玻璃化冻存法、程序性降温法及梯度降温法对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低温保存,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及阿尔新蓝染色等方法了解复苏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及生物活性。结果采用玻璃化冻存法保存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为(86.57±1.67)%,明显高于传统的程序性降温法及梯度降温法;玻璃化冻存对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有一定影响,但与新鲜未冷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冻存法较传统的保存方法能显著提高冷冻保存后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并能维持细胞的生物活性,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细胞低温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