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31.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近期发现的Ser/Thr蛋白激酶。ILK能够通过与整合素β1亚单位的结合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连接,以依赖于PI3K的方式激活,并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KB/AKT、GSK3等使胞外信号得以向下游传递,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32.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探讨ARB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中与TEMT有关的新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只)和糖尿病模型组(n=4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内一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组.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0 mg/kg*d-1一次灌胃.于干预后第16周测定尿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光镜观察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和α-SMA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0.3690±0.0587,0.1546±0.0141和0.3716±0.0657; 氯沙坦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其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及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氯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表达,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733.
背景:脊髓损伤会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进而形成胶质瘢痕阻碍神经轴突的形成,而局部炎症微环境进一步加重了神经元的死亡,因此,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既能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又能增加神经元的数量,可谓是一举两得.而有关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否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索外胚层间充质...  相似文献   
734.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6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阴性对照组、AGEs组、AGEs+三七皂苷(0...  相似文献   
735.
目的 探讨Semaphorin 3A对低氧导致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ECs)常氧组(21% O2)、低氧组(1%O2)、低氧干预组(1% O2+外源性Sema3A)培养5天后进行如下实验:(1)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2)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ema3...  相似文献   
736.
自从将一种成体细胞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体细胞技术的出现,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技术在神经系统领域迅速发展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本文就近几年由成纤维细胞直接或间接诱导转化为各神经功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施旺细胞等重要研究成果做一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37.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促进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在小鼠胰岛α细胞系αTC1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ω-3 PUFAs, 4周后,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情况。野生型(WT)组和mfat-1转基因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60 mg·kg-1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 STZ)。选取注射STZ 7周后的WT小鼠,给予97%EPA和75%鱼油(50%EPA和25%DHA)饮食干预,每周检测随机血糖。8周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胰腺中胰岛β细胞再生情况。结果 在DHA与EPA混合液培养以及与单独EPA培养后,胰岛α细胞可分泌胰岛素,而对照组细胞没有胰岛素染色阳性;qRT-PCR结果显示,经过ω-3 PUFAs处理的细胞中,胰岛β细胞特异性基因明显上调。注射STZ后,mfat-1组和饮食干预组小鼠不仅随机血糖水平明显低于WT组,而且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fat-1组和饮食干预组小鼠胰岛中出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定位的细胞。结论...  相似文献   
738.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Wnt/β-catenin通路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分析Dickkopf-1(DKK-1)的表达对晶状体上皮细胞EMT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细胞)分为正常氧培养组(加入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和缺氧培养组(加入含100μmol/L CoCl2溶液的培养液进行缺氧处理6、12、24、48h)。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Wnt3a和DKK-1蛋白的表达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定位; 利用qRT-PCR法检测DKK-1 mRNA的表达。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LEB3细胞中Wnt3a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内积聚逐渐增多。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氧培养组相比较,缺氧培养6h组细胞中DKK-1 mRNA无显著差异(P>0.05),而缺氧培养12、24、48h组细胞中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01)。

结论:缺氧可以激活晶状体上皮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并诱导Dickkopf-1的表达,参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EMT进程。  相似文献   

739.
目的:探究IL-33是否通过激活NF-κB/Twist信号通路,进而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而促进肺纤维化(PF)的进程。方法: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CON)组、博莱霉素(BLM)组、BLM+IL-33(30μg/kg)组和BLM+抗IL-33抗体(Anti-IL-33 Ab)(100μg/kg)组,每组12只。气管注射BLM(5000 U/kg)诱导PF小鼠模型。造模后每隔1 d腹腔注射1次重组IL-33和抗IL-33抗体,连续注射3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浆IL-33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L-33跨膜受体ST2L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实验设Control组、IL-33(100 ng/ml)组、IL-33^(+)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IL-33^(+)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100μmol/L)组,每组设复孔6个。细胞先用PDTC或DMSO预处理1 h,再用IL-33处理48 h。RT-PCR检测肺组织或肺泡上皮细胞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或)肺泡上皮细胞IL-33、CollagenⅠ、CollagenⅢ、E-cadherin、Vimentin、α-SMA、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细胞核内NF-κB p65和Twist的蛋白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与CON组相比,BLM组IL-33、ST2L的表达明显升高,p-IκBα、p-NF-κB p65及核内NF-κB p65和Twist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肺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下调而Vimentin、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BLM组相比,IL-33组IL-33、ST2L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IκBα、p-NF-κB p65及核内NF-κB p65和Twist的蛋白水平进一步增加,肺组织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Vimentin、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而Anti-IL-33 Ab的作用正好和IL-33的作用相反。体外实验,IL-33能够明显增加细胞内IκBα、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细胞核内NF-κB p65和Twist蛋白水平,明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而显著上调Vimentin、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P<0.05)。而IL-33的这些作用能够被NF-κB抑制剂PDTC所逆转。结论:IL-33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促使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进而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EMT而导致PF发生。  相似文献   
740.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