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17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95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反映其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蕴藏着丰富的五行思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思想便是“五脏法五行互藏”。钱乙深禀《内经》五行学说大义,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将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的主要证候,用虚、实、寒、热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但是钱乙并非孤立地从五脏分五证,而是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运用五行互藏理论来指导五脏兼证的辨证及治疗,富有很强的五行思想特色,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02.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性综合征、椎动脉缺血性综合征,是由于颈部疾患压迫颈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2006年5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调和营卫针刺法配合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80例,均为江夏区中医院门诊患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哮喘病灸疗前后发音改变的规律,以证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与临床疗效的相符性。方法:哮喘组与健康组各30例均检测二十五音,哮喘组3天后隔姜灸连续治疗10天,然后检测二十五音,20天、30天再分别检测。结果:哮喘的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均有发音偏向商音为多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灸疗后商音变为非商音,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0天与20天、30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以商音为主,经灸疗后病情痊愈或好转,其相应的商音也发生变化,这变化与疗效之间存在着联系,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4.
甘璐 《西部中医药》2007,20(7):23-24
桂枝汤为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之总方,原为《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设,但桂枝汤不仅可用于外感表虚证,还可以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经辨证随方加减可以治疗诸如汗证、痹证、痿证、鼻鼽等多种内伤杂病,其辨证要点关键是营卫失和,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05.
下肢保健     
下肢自我保健按摩,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的功效.对劳损后疲劳、下肢酸痛、膝关节痛及腓肠肌痉挛等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家庭医药》2007,(3):56-56
前面讲过,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六字诀,是一种吐纳导引、内外兼修、舒缓圆活、动静结合、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法.六字诀在功法理论上一直与中医五行学说有关,肢体动作和意念原则又遵循了中医经络循行的规律,其最大特点就是将发音与五行五脏学说相联系,值得长期练习.  相似文献   
107.
赵化南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辛开苦降法、调补脾胃法及活血通络法。指出用药宜微温、微凉,以平为治,慎用苦寒、峻猛之剂,注意饮食宜忌及用药法度。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对蛋白尿四时发病之病机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医案阐述从四时五脏阴阳论治蛋白尿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9.
创建失眠症临床新学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古代文献记载谓之“不寐”,其内涵与现代医学基本一致。长期以来,人们对失眠症的研究不够重视,认为失眠症是一种小病,没有客观指标可以检测作出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现代的睡眠脑电图,一般只有作为科研应用,临床普遍应用尚不可行。因此,临床上对失眠症怎样作出公认、客观、可行、明确的科学诊断评价和疗效评价,尚未完全解决,以致中西医对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较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0.
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从五脏剖析,认为补肾益智,心脾同治,祛痰开窍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法,补肝疏肝平肝是治疗的补充手段,治肺亦不可忽视,临证时需灵活运用,并将涤痰汤加减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证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