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23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72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正> 肺炎披衣菌(Chalmydia pnemoniae)可诱发动脉粥样斑块.1988年芳兰赫尔辛基中心医院有关医师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与健康者相比,更易于检出肺炎披衣菌抗体;1993年南非研究人员解剖病变的动脉,发现了肺炎披衣菌细胞,1995年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大学学者,首次在病人血管中发现肺炎披衣菌.巨噬细胞感染肺炎披衣菌后,把披衣菌从呼吸系统带进血液中;巨噬细胞潜入血管壁后,吞噬脂肪或胆固醇等,刺激物亦同时把肺炎转移到披衣菌动脉细胞内;受感染的动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C57L/J小鼠高脂饮食后,胆结石及脂肪肝形成情况,为这两种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L/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模型B组。对照组给与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与高脂饮食,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血脂,光镜检测肝脏脂肪变性。结果对照组无胆结石和胆固醇结晶出现,模型组则可见明显胆结石及胆固醇结晶,光镜下对照组肝脏无异常,模型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各模型组肝功、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给与高脂饮食成功造成C57L/J小鼠胆结石、脂肪肝模型,提示胆结石、脂肪肝具有相同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993.
褚衍彪  都勇 《山东医药》2004,44(28):71-72
患者女,75岁。因发热20余天、胸痛10余天,于2003年9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寒战、盗汗、胸痛、咳嗽、咳痰及咳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予以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治疗,效果欠佳。近1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有肾囊肿病史10余年,陈旧性后壁心梗31年,前间壁心梗4年,带状疱疹4年。  相似文献   
994.
《中老年保健》2015,(12):48-48
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病内科的一项人群趋势研究显示2000年后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显著下降.2008年的发病率较1999年下降24%,患者短期内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较以往相比.美国急性心梗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下降.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急剧增加。从1990年起,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王娜 《医学综述》2015,(4):742-74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TPP)的诱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武汉市武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TPP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未发生TPP的80例甲亢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诱发TPP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结果血钾、性别、年龄、甲亢遗传病史、饱餐、酗酒、受凉和劳累均为TPP的诱发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钾、性别、年龄、甲亢遗传病史、饱餐、劳累、受凉和酗酒均为TP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密切观察甲亢患者的血钾变化,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做好各种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TP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喘息特点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结果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发热情况、热程、药物治疗反应、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小儿哮喘患儿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观察组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在药物治疗方面,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两组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特征差异较大,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降脂保健汤     
血脂高意味着血黏度增高,这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诱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和脑动脉硬化等症。注意科学饮食,少食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已被人们证实是降血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安三川 《北方药学》2014,(1):145+196-145,196
现实中,造成处方调剂错误的诱因有很多,通过对处方调剂差错诱因及防范措施的分析,有效防止或避免门诊药房处方调剂错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为预防HE发生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3/2011-05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共87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52例作为对照.分别统计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根据WestHaven标准和Child-Pugh分级进行HE分期和肝功能分级,记录入院后各生化指标的第一次结果,包括血氨、血钠、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对以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寻找影响乙肝后肝硬化HE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因HE入院患者中,感染位居HE诱因首位(35.6%);HEⅡ期所占比例最高(36.8%),Ⅳ期居第2位(25.3%).合并HE组与未合并HE组比较肝功能分级、腹水、血氨、血钠、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0:8:79vs0:21:31,19:68vs36:16,20.74±70.44vs46.53±10.67,136.01±6.65vs141.48±3.34,1927.34±70.52vs3342.01±38.03,91.75±84.56vs58.98±14.46,25.53±3.84vs29.48±2.58,13.57±14.76vs6.41±1.57,21.34±7.12vs18.59±1.66;bothP<0.05).肝功能程度与HE分期无关,合并HE患者血氨水平在Ⅳ期较其他各期显著升高(156.91±62.94vs104.13±73.07,112.69±60.87,104.67±82.00;bothP<0.05).血钠水平在Ⅱ期、Ⅲ期、Ⅳ期较Ⅰ期显著降低(135.22±6.05,134.91±7.79,134.55±6.25vs139.73±5.15;bothP<0.05),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Ⅳ期较Ⅰ期显著降低(1605.19±76.01vs2325.46±71.31,P<0.05).血尿素氮水平在Ⅳ期较Ⅰ期、Ⅱ期显著升高(21.65±23.69vs6.53±3.41,10.62±7.37;bothP<0.05).结论:在因HE入院患者中,感染居乙肝后肝硬化发生HE诱因的首位.肝功能C级、合并腹水、高血氨、高血清总胆红素、高血尿素氮、低血钠、低血清胆碱酯酶、低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增加HE的发生率.高血氨、高血尿素氮、低血钠和低血清胆碱酯酶可加重HE的程度,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原著标题:On a form of cronic inflammation of bones(osteitis deformans).刊载杂志:Med.Chir.Trans,1877,60:37-64.原著作者:Paget James(1814-1899)伦敦皇家医学院Bar-tholomew医院外科摘译:患者,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1年后发现左下肢变形,但一般状况良好,发病2年后即1856年笔者为其初诊。当时见左胫骨特别是下半部增粗,表面凸凹不平,左股骨远端也有类似变形,但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