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Microperimeter(MP)-1微视野计检测中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及固视率的正常值.方法 正常值测定.应用MP-1微视野计检测60名(60只眼)41~70岁健康受检者正常眼黄斑中心10°范围视网膜功能.根据受检者年龄分为3组,A组41~50岁,B组51~60岁,C组61~70岁.各年龄组间黄斑中心10°范围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和黄斑中心凹不同位置间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均采用秩和检验,前者以P<0.017、后者以P<0.02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检者年龄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法.结果 60只眼的黄斑中心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为(19.7833±0.4906)dB,距黄斑中心5°、3°、1°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19.5117±1.1044)、(19.8542±0.4099)及(19.9183±0.3895)dB.黄斑中心2°和4°范围内的平均固视率分别为(88.4667±9.9600)%和(97.2000±3.9091)%.距黄斑中心5°与3°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3,P<0.025);距黄斑中心3°与1°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25).结论 MP-1微视野计检查可用于评价黄斑区视网膜功能.3个年龄组间黄斑中心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基本接近;距黄斑中心的距离不同,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不同;中老年人年龄与视网膜光敏感度不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cular retinal sensitivity and fixation stability rates in normal subjects of middle and old age by using the MP-1 microperimeter. Methods This was a normal value test which enrolled 60 healthy subjects aging from 41 to 70 years old. It detected the retinal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10 degrees of the macular by using the MP-1 microperimeter. Sixt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group A from 41 to 50, group B from 51 to 60 and group C from 61 to 70. Rank and test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mean retinal sensitivity (MS) within the central 10 degrees of the macula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nd P <0. 017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ank and test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compare M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macular fovea, and P < 0. 025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and retinal MS values. Results The retinal MS within the central 10 degrees of the macular in 60 eyes of the 60 subjects was ( 19.7833 ± 0.4906) dB, and were ( 19.5117 ± 1. 1044), ( 19.8542 ± 0.4099) and ( 19. 9183 ±0. 3895) dB at 5 degrees, 3 degrees and 1 degre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acular, respectively.The mean fixation stability rates within 2 degrees and 4 degrees were (88. 4667 ±9. 9600)% and (97. 2000 ±3.9091 ) %,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retinal MS at 5 degrees and at 3 degre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acular ( Z = - 2. 943, P < 0. 025 ); there was als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retinal MS at 3 degrees and at 1 degre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acular ( Z = - 2. 367, P < 0. 025 ).Conclusions MP-1 microperimetry examination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macular retinal function.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retinal MS within the central 10 degrees of the macula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normal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s. The retinal MS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acular; bu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and the retinal sensitivities in normal subjects of middle and old age.  相似文献   
92.
四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倾斜和偏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在囊袋内植入后偏心和倾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单纯性白内障患者130只眼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3个月的随访资料.患者分别植入一体四襻式亲水丙烯酸酯IOL(Akreos AO,美国Bausch & Lomb公司)、三体c形襻疏水丙烯酸酯IOL(Tecnis9003,美国AMO公司)、一体L形襻疏水丙烯酸酯IOL(SN60WF,Alcon)、一体C形襻亲水丙烯酸酯IOL(920H,Rayner)4种非球面IOL以及三体C形襻疏水丙烯酸酯球面IOL(AR40e,AMO).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房测量系统采集各眼Scheimpflug图像,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得出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除AR40e组的IOL倾斜度之外,其余各组患者IOL偏心值和倾斜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倾斜或偏心的最大值作为该患者的最终结果.AO、Z9003、IQ、920H、AR40e各组患者IOL的平均倾斜度分别为2.08°、2.58°、1.72°、1.81°、3.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1,P=0.003);各组患者IOL的偏心量分别为0.04 mm、0.24 mm、0.25 mm、0.19 mm、0.18 mm,在垂直方向上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2,P=0.047),而在水平方向上各组患者IOL偏心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F=3.921,P=0.056).Z9003组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线性相关(r=-0.517,P=0.034).结论 不同非球面IOL囊袋内植入后无论倾斜和偏心,结果推断可能一体优于三体IOL,多襻支撑优于双襻支撑IOL,但仍需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判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6年至2009年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的163例脑瘫患儿,详细采集其围生期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屈光、视敏度、眼位、眼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定其视觉发育状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版软件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163例脑瘫患儿中,眼科检查结果异常61 例,异常率37.4%。其中39例患儿(23.9%)存在屈光参差,包括远视、近视和/或散光;50例患儿存在斜视(30.7%);眼球运动异常26例(16.0%),包括眼球震颤、固视困难和不自主眼球运动等;眼底异常13例(8.0%);37例患儿能配合视敏度检查,视敏度低下者19例(51.4%)。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以枕叶皮质受损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伴发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高危因素。 结论视觉障碍是脑瘫患儿的常见合并症,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将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眼伤后视力的客观评定。方法:全部受检对象均为志愿合作,他们的视力范围能覆盖整个国际标准视力表。以最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和潜伏期作为检测指标,进行视力表视力相同的各种类型外伤眼的比较研究及统计分析,联合应用闪光VEP及模式翻转VEP对全部受检眼视力进行评估。结果:选定P㈨波幅作为视力量化评价指标,联合应用闪光VEP及最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问的回归方程对60眼视力的客观评估结果与国际标准视力表筛查结果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闪光VEP及最小信号视角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间的回归方程对受检视力的评估切实可行、简便且能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空气填充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伴玻璃体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伴玻璃体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1例(101只眼), 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空气填充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 对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单次手术实现视网膜解剖复位94只眼, 占93.07%(94/101);首次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7只眼, 占6.93%(7/101)。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伴硅油填充治疗后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0%。不同术眼视网膜裂孔大小和裂孔数量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 7.15;P=0.005, 0.018)。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1.27±0.93、0.43±0.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 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后BCVA和术前BCVA呈正相关(r=0.40, P<0.001)。术前BCVA(P=0.024)...  相似文献   
96.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可以重建人眼全程视力、恢复双眼立体视觉、提升拟调节力并在一定范围校正角膜规则散光,完美地契合了当代人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需求。然而,MIOL亦有缺点,即使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眩光和光晕等视觉异常感受,部分视觉异常感受能够自发缓解,在此过程中神经适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神经适应的概念、机制、中枢定位、神经适应的训练、MIOL植入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视觉异常的相关处理,主要阐述神经适应在MIOL植入术后的重要作用,为正确认识MIOL植入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2015年2月,意大利Chiesi制药的Holoclar获欧盟委员会(EC)有条件批准,用于因(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眼部灼伤导致的单侧或双侧中至重度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成年患者的治疗。本品是获批的首个含干细胞的先进治疗产品,也是首个用于治疗LSCD的产品。本品能作为角膜移植的替代疗法,也可在大范围眼部损伤的情况下增加角膜移植成功的概率。临床研究显示,本品能修复眼部角膜损伤,并可改善或治疗疼痛和畏光等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视敏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早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glaucoma ,NTG)的中心视野是否存在视敏度的弥漫性缺失。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0例 (5 2只眼 )早期NTG病人 ,与 3 5例 (60只眼 )正常人群进行年龄匹配 ,比较两组人群之间 3 0°视野的中心 2 4°范围内的 10个最敏感点视敏度的差别。视敏度检测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仪 3 0 -2程序。结果 :早期NTG组与正常人群年龄匹配组之间年龄平均差别为 11天 (P =0 992 ) ,两组视力平均差别为 0 0 4(P =0 65 8) ,瞳孔大小平均差别为 0 11mm (P =0 2 93 ) ,眼压平均差别为 2 0 9mmHg (1mmHg =0 13 3kPa) (P =0 15 8)。通过对两组 10个最敏感点对比研究后发现早期NTG组病人比正常人群年龄匹配组平均低 1 0到 2 0dB (P <0 0 0 1) ,并且每组有 78 5 7%~92 86%的正常人群年龄匹配组的视敏度值要高于早期NTG组。结论 :早期NTG病人的视敏度显著下降 ,下降视敏度区域累及视野中最敏感位点 ,并且在局限性视野缺损的基础上伴有弥漫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比较青光眼患者口服益脉康前后与对照组视野变化,评估益脉康对青光眼患者视野改善的作用。方法筛选有视野缺损、眼压控制在16mmHg以下的56例,开角型24例,闭角型32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开角型青光眼18例,闭角型28例,共46例。口服益脉康3、6个月后,用全自动APS-6000B型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检查在半暗室下进行,采用24度灰度阈值,144个点背景光。分别测治疗前后视野百分值、视敏度,最后记录结果,并与用药前比较。结果视野计百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20)。视敏度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18%,(P〈0.001),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服用益脉康,具有扩大视野,提高视敏度,改善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