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85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733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视觉异常不仅影响视力的发育及完善 ,更将影响智能、运动、平衡等的发展 ,特别是在婴幼儿期对于各感官功能的完善、协调 ,视觉功能的健全等尤显重要。近年来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加强 ,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各种高危因素对小儿视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作者查阅了国内外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资料 ,发现应用视觉诱发皮层电位操作简单、客观、无创伤 ,结果意义大 ,还可以克服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尚无意识参与合作的特点 ,在进行视功能检测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健康月刊》2006,(10):I0005-I0005
正常眼球是有一定压力的。当眼内压力超过自己眼球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时。造成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一系列视功能损伤时叫青光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成功研制袖珍式白内障视功能检查灯。经200例临床应用,证明优于传统的白内障视功能检查法,且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功能性复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手术复位的方法和手术最佳时期,探讨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方法:应用螺旋CT影像和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对100例施行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在早期手术的40例患者中,28例眼球内陷完全复位,12例改善;60例晚期手术中,32例完全复位,28例得到部分改善;手术前后视网膜电流图(F—ERG)和视觉诱发电位(P-VEP)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眼眶重建和眶内充填技术手术治疗眼球内陷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早期手术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手术创伤对视功能无明显影响,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崔馨  贺翔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58-7259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16.
程刚  周明卫  尤永平  陈云祥  傅震 《江苏医药》2003,29(11):862-862
眶尖部肿瘤位置深,易损害视觉,并向颅内生长,手术切除困难。为探讨有效的外科治疗途径,我们对本科收治的5例眶尖部肿瘤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东生 《眼科研究》1997,15(1):62-64
视动震颤反应与双眼视功能密切相关:1.双眼视功能异常者OKN反应以方向性不对称为特点,其机制可能是OKN传导通路上视皮层双眼细胞发育异常。2.OKN反应的双眼交替双眼竞争可能受同一神经机制的控制。3.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刺激及双眼融合参与下的OKN反应,是判断双眼视的有效方法。4.开环OKN方法由于消除了负反馈作用的影响并可对不同部位视网膜刺激,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视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援生  吴乐正 《眼科》1997,6(3):131-134
目的:应用黄斑区密集点矩阵视野并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电脑眼底图像分析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与DMMM的视野光敏感度的改变,找出改变的规律有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用Humphrey-640视野计自行设计DMMM检测AMD干性组51人64只眼湿性且23人27只眼,用Zeiss公司生产的KONTRONELEKTRONIK Inage Analysis Division-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总丢失量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3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睫状沟植入法或缝线固定法进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 直接睫状沟植入法14只眼(41.2%),缝线固定法20只眼(58.8%),31只眼(91.2%)视力达到0.1以上,21只眼(61.76%)视力达0.3以上,28只眼(82.4%)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选取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