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61篇
  免费   3948篇
  国内免费   2764篇
耳鼻咽喉   259篇
儿科学   1274篇
妇产科学   766篇
基础医学   6716篇
口腔科学   438篇
临床医学   13582篇
内科学   9516篇
皮肤病学   1201篇
神经病学   1462篇
特种医学   17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8篇
外科学   3320篇
综合类   26049篇
预防医学   8073篇
眼科学   549篇
药学   10754篇
  137篇
中国医学   7155篇
肿瘤学   2319篇
  2024年   450篇
  2023年   1586篇
  2022年   1605篇
  2021年   2351篇
  2020年   2429篇
  2019年   2782篇
  2018年   1282篇
  2017年   2357篇
  2016年   2308篇
  2015年   2579篇
  2014年   3685篇
  2013年   3500篇
  2012年   4503篇
  2011年   4868篇
  2010年   4271篇
  2009年   4068篇
  2008年   5369篇
  2007年   4650篇
  2006年   4128篇
  2005年   4889篇
  2004年   4573篇
  2003年   4668篇
  2002年   3488篇
  2001年   2973篇
  2000年   2557篇
  1999年   2083篇
  1998年   1841篇
  1997年   1705篇
  1996年   1478篇
  1995年   1544篇
  1994年   1216篇
  1993年   766篇
  1992年   643篇
  1991年   617篇
  1990年   560篇
  1989年   588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两个血清指标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患者120例(观察组)及体检健康患者8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PA和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检测结果为(103.2±45.4)m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检测结果为(43.5±21.8)m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A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肾病>肝病>外科手术>急性炎症。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急性炎症>外科手术>肝病>肾病>肿瘤。结论 PA含量在肝病、肾病、急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方面水平明显降低,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评估病情程度方面较为敏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髌骨内推(patellar inward pushing method,PIPM)对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髌骨内推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盐酸氨基葡萄糖组(GH)、髌骨内推组(PIPM)和髌骨内推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组(PIPM+GH),每组均为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KOA模型,各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连续治疗8周,观察各组实验兔膝关节活动、关节液中IL-1β、i NOS和NO的水平及关节软骨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 PIPM+GH组与模型组相比,活动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M组、PIPM+GH组与模型组相比,兔膝关节液IL-1β、i NOS、NO含量及关节软骨观察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M组与GH组相比,活动度增加、关节液IL-1β、i NOS、NO含量及关节软骨观察评分降低,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M+GH组与GH组相比,关节液i NOS、NO含量及关节软骨观察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内推能降低兔KOA关节液中IL-1β、i NOS和NO含量,减少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对KOA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没有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治疗较单独运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8.
哮喘患者血清ECP与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有关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浓度变化,以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55名,缓解期患者70名,测定血清中ECP,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与4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3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而缓解期患者的ECP浓度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其它2项仍升高。结论哮喘患者的发病与ECP,IL-4,TNFα有明显相关,ECP可作为急性发作、疗效判定及预后指标,而IL-4和TNFα可能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9.
CRP是1930年威廉姆和托马斯在对肺炎球菌性肺炎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能够凝集肺炎球菌C-菌多糖的蛋白.一些流行病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心血管病变常伴随有炎性标志物的升高。2型糖尿病它与心血管病有着共同土壤,使得CRP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研究被受关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CRP在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它的升高可能与动脉硬化以外的因索有关。因此,引发了糖尿病的低度炎性病变假说。本文就近年来CRP与糖尿病研究主要状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总IgE检测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130例进行SPT,其中同时行血清总IgE检测68例。结果:130例中,SPT阳性92例(70.8%),其中尘螨阳性占90.2%;花粉阳性中,藜草47.8%,豚草38.0%,蒿属33.7%,悬铃木29.3%;真菌属以铰链孢菌属阳性率38.0%;动物羽毛37.0%,狗上皮30.4%。同一患儿一种变应原阳性11例(11.9%),两种以上81例(88.0%)。年龄〈5岁多为单一尘螨阳性,≥5岁尘螨及花粉阳性率较高。检测血清总IgE68例中,增高47例(69.1%);总IgE增高组中SPT阳性41例(87.2%),总IgE正常组中SPT阳性9例(42.8%),增高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SPT是检测特异性IgE的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方法。SPT联合血清总IgE检测,更有助于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