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31篇
  免费   2347篇
  国内免费   1552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989篇
妇产科学   334篇
基础医学   1745篇
口腔科学   408篇
临床医学   9440篇
内科学   5499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796篇
特种医学   9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638篇
综合类   14144篇
预防医学   2325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6575篇
  65篇
中国医学   3995篇
肿瘤学   784篇
  2024年   333篇
  2023年   1319篇
  2022年   1134篇
  2021年   1391篇
  2020年   1251篇
  2019年   1317篇
  2018年   597篇
  2017年   1108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213篇
  2014年   1895篇
  2013年   1974篇
  2012年   2714篇
  2011年   2872篇
  2010年   2573篇
  2009年   2621篇
  2008年   2539篇
  2007年   2475篇
  2006年   2481篇
  2005年   2423篇
  2004年   1996篇
  2003年   1824篇
  2002年   1581篇
  2001年   1427篇
  2000年   1131篇
  1999年   1032篇
  1998年   951篇
  1997年   795篇
  1996年   801篇
  1995年   681篇
  1994年   559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30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恶性肿瘤患者PLT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LT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PLT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效治疗后,PLT恢复正常或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可以引起PLT增多,PLT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2.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2006年3月30日以“乏力2年,腹胀腹痛1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面色苍黄,体力下降。近1月来渐感腹胀、腹痛,进食后明显。当地B超CT均提示巨脾,血常规:WBC15.8×109/L、HGB101 g/L、PLT538×109/L,骨髓提示“增生性贫血”,治疗无效且腹痛加重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7℃、P80次/min、R18次/min、BP125/75 mmHg。面色苍黄,皮肤黏膜黄染可疑、无明显出血点、紫癜等。结膜舌质较苍白,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律齐,腹饱满,腹壁无静脉曲张,左上腹有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巨脾(A线:8 cm、…  相似文献   
993.
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单采血小板分为两组:一组25Gy剂量辐照,一组不辐照处理,作为对照组;在贮存的第0、5天分别检测单采血小板计数、pH和表达CD62P的特异性荧光结合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保存过程中,辐照组血小板计数及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天的贮存可显著增加了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P<0.05),但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在贮存第5天时表达CD62P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5Gy的辐照对血小板制品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与普通血小板制品相同,辐照单采血小板可保存5天。  相似文献   
994.
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所有患者观察28d,根据术后有无严重冠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A组)和非并发症组(B组),回顾性分析A、B两组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评价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50例AM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均较正常值升高,其中A组术后24h内D-D为(1.8±0.4)ng/L,B组D-D为(0.8±0.2)ng/L,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A组术后24h内PAT为(44±10)s,B组PAT为(16±5)s,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较正常值升高,D-D和PAT升高的水平是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积极降低D-D和PAT水平有可能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50例正常人与108例肝硬化病人的外周血BPC、MPV、PDW、PCT。结果肝硬化病人BPC、PCT低于正常对照组,MPV、PDW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63~6.54,P<0.01)。随着肝功能减退、Child-Pugh评分升高,BPC、PCT等明显下降,MPV、PDW明显上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02,P<0.01)。结论肝硬化病人BPC、MPV、PDW、PCT 4项参数的异常与肝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前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医院的使用已相当普及,无论是使用二分类或三分类,还是使用更高级的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其多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其结果较准确可靠,但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够准确,波动大,重复性差[1]。现对其干扰因素分析综述如下。1采血因素自动血细胞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3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67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30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67例,占15.6%,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4例,占14.9%,中型献血反应者3例,占0.7%,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丹参片在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后应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兆安  于首元 《上海医学》2006,29(5):280-282
目的观察丹参片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后血栓等术后冠状动脉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服用支架植入术常规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组加用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采用双缩尿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30 d时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 和血小板膜糖蛋白((3P)Ⅱb/Ⅲa、P选择素(CD62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CRP显著下降 (P<0.05),GPⅡb/Ⅲa和CD62P也有降低的趋势。经6个月临床随访,治疗组心绞痛复发5例(11.9%),未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对照组心绞痛复发21例(52.5%),支架术后再狭窄9例,心肌梗死3例;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与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能预防冠状动脉支架血栓等术后冠状动脉事件,且疗效优于单用抗血小板药。  相似文献   
999.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抉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极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对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和丙二醛(MDA)刺激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法消化大鼠肝脏,108g/L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以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DGFR)含量。结果:MDA组与正常组相比可明显增加MTT吸光度(P〈0.05),PDGF组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MTT吸光度(P〈0.01);1μmol/LSAB和10μmol/L SAB不仅可显著抑制MDA刺激的HSC吸光度增加(P均〈0.01),也可抑制PDGF—BB刺激的HSC吸光度增加(P均〈0.01)。PDGF及MDA作用后细胞PDGFR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10μmol/L SAB则可抑制PDGFR的表达。结论:SAB可通过抑制PDGFR的表达而抑制体外培养HSC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与SAB的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