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123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熟地黄多糖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熟地黄多糖 (RGP)对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各组小鼠连续灌胃 8~ 9d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致化学损伤血虚模型 ,取全血测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供体小鼠骨髓细胞悬液 ,取脾脏固定 ,观察外源性脾结节形成 ,各组小鼠以60Coγ全身照射7.25Gy ,取脾脏观察内源性脾结节形成 ;各组小鼠60Coγ全身照射 7.5Gy ,复制出放射性损伤模型 ,测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果 :RGP各组对CY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对小鼠脾结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005,P<001) ,对于小鼠外周血象的放射性损伤 ,RGP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小鼠全血细胞减少 (P<005) ,RGP低剂量组虽可提高损伤小鼠血细胞数量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熟地黄多糖对于不同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绍亮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7-708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基本病机的研讨 ,探析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思路。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候多表现为虚中夹实 ,故应运用甘温理论 ,以益气健脾、补肾摄精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43.
月经不调为临床常见病 ,根据中医理论 ,其原因一般有气滞血瘀、血热、气血亏虚等 ,现将常用中成药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非处方药介绍如下 ,以便患者选购应用。气滞血瘀型表现为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 ,月经量少 ,行经腹痛 ,色暗有块等 ,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调经丸 :有理气和血、调经止痛功能 ,主要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行经腹痛。口服 ,每次 1丸 ,每日2次。孕妇禁服。七制香附丸 :有开郁顺气、调经止血功能 ,主要用于月经错后、胸胁胀痛、小腹冷痛、白带量多。口服 ,每次 6g,每日 2次。注意服本药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 ,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血虚湿盛型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血虚湿盛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2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C 1~3 g/d静脉点滴,维生素E 100 mg口服,维A酸软膏局部涂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当归芍药散加味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2组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疗效评分和颜面褐斑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纳差、头晕心悸、尿少水肿症状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血虚湿盛型女性黄褐斑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IL-2、Nk细胞以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31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IL-2、NK细胞以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者血清IL-2、NK细胞、CD3+以及CD4+水平显著提高,CD8+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多数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本身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一种建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随机挑选昆明小鼠,尾静脉取血后测全血RBC、Hb、WBC、嗜酸性粒细胞值,同时取腹部和前腿皮肤检测皮脂腺.剩余昆明小鼠控制饲料和饮水量饲养10 d后,用冷风、碱水和化纤布料连续刺激14d,录像10 min,观察和记录搔抓次数.于第27天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血液取样和皮肤取样,检测内容同前.结果 与实验前相比,动物搔抓次数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升高,HCT值升高;RGB、HGB值升高、皮脂腺分泌较前旺盛.结论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模拟临床发病原因采用综合因素初步制造出一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妇科术后血虚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妇科术后血虚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补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用药3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左氧氟沙星联合补铁治疗基础上采用当归补血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左氧氟沙星联合补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在治疗84例血虚风燥型风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皮肤科门诊的血虚风燥型风瘙痒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予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风瘙痒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杨志旭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与临床工作,学验颇丰,德艺双馨。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经络阻滞,方用自拟解郁健脾通经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小分子阿胶的抗疲劳、抗氧化及止血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复合血虚模型,检测游泳力竭时间、血液学指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水平,考察小分子阿胶的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测定ICR小鼠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和肝素化出血模型,考察小分子阿胶在止血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分子阿胶各剂量均明显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MDA、LPO含量(P<0.05,P<0.01);小分子阿胶1.500、0.375 g·kg~(-1)明显升高大鼠血中淋巴细胞数量(P<0.05);3.00、1.50 g·kg~(-1)明显缩短小鼠BT和CT(P<0.05);1.500 g·kg~(-1)逆转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P<0.05,P<0.01),逆转血细胞的不良改变。结论小分子阿胶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增强耐力的作用,并有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