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6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相似文献   
82.
茵陈蒿汤和茵陈药理研究近况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竞锵  刘惠纯 《中成药》1997,19(10):46-47
茵陈蒿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茵陈蒿、板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主治各种肝胆疾患.有关本方利胆保肝的药理与临床研究,已有专题报道[1].本文拟就近5年来,对本方及方中主药茵陈的药理研究作一综述.1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茵陈蒿汤能明显降低高脂乳剂造型小鼠血清TG、TC、LDL—C和LDL-C/HDI—C,升高HDL-C和HDL—C/TC,该方的降脂作用略逊于安妥明.然提高HDL-C及HDL-C/TC作用则稻优于后者[2].提示其有较强的调血脂作用.早期资料显示,茵陈可使高脂模型家兔血清TC、TG…  相似文献   
83.
贺洁登 《四川中医》1996,14(12):33-34
1.湿重于热型黄疸输液过多致腹胀案 刘××,男,45岁。住院号:0536。1986年5月12日门诊以“急性传染性肝炎”介绍入院治疗。证见:身黄,目黄,尿色深黄。头昏且重,四肢倦怠,脘闷腹胀,时欲吐,不欲食,大便如常,舌红苔白腻,脉弦缓。查总胆红素47μmol/L,结合胆红素28μmol/L,麝浊10单位,血清谷丙转氨酶186卡门氏单位。总蛋白67g/L,白蛋白41g/L,球蛋白26g/L。HBsAg阴性。诊断:黄疸(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辨证属湿重于热。治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茵陈四苓散加减。药用茵陈50g,栀子、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84.
苦黄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苦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苦黄口服液中大黄、茵陈、大青叶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含量测定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供苦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5.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病,并且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如果能用药物有效控制早、中期老年性白内障的进一步发展,则能有效减少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率。本研究旨在观察茵芩消障颗粒对白内障模型大鼠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茵陈五苓散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茵陈五苓散系日本津村顺天堂提供的中药复方,属祛湿类方剂。用于湿热壅盛所致的多种证侯。临床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属于因风寒湿热侵袭所致痹证,常以祛风化湿,清热通络等法治疗。为了研究该方清热祛湿的作用机理,我们作了抗过敏介质、抗过敏性休克及被动皮肤过敏试验。1...  相似文献   
87.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湿热、黄疽、肝炎的常用药物。但目前商品放陈的生药来源混乱,并且对其代用品、混淆品说法不一.其中常见品种有:1菊科植物滨蒿Art6ffi沾沾Sc0I)3h。*8HSt.etKh.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正品药材。茵陈蒿A,temisiac。。pillarl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正品药材。前萝蒿ArtemlslaalletholdesMattf.的干燥幼苗。海州蒿Artem1S18h。llChoWWWSISChann的干燥幼苗。冷蒿(小白蒿)Artcmisiafrisidawilld.习以花蕾与叶入药。碱蒿Artemisi。。ne山if。h。Weoher..民间惯以其基生叶入药。2…  相似文献   
88.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自制菌陈二赤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50例.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9.
中药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 1 0 cm时采收称绵茵陈 ,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称茵陈蒿。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 ,应除去残根、老茎及杂质 ,筛去泥砂灰屑。为清湿热、退黄疸之常用中药。笔者 1 993~ 1 999年对本院中药房购进的 42批次 ,1 1 76.60kg茵陈饮片 ,按《炮制规范》标准 ,再进行净选加工 ,得成品1 0 3 7.75 kg,其平均得率为 88.2 0 % ;耗损为 1 3 8.85 kg,平均耗损率为 1 1 .80 %。经过列表统计分析 ,茵陈的质量根据得率呈下降趋势。得率最高的 1 994年为 94.0 8% ,最低的 …  相似文献   
90.
本院自1981年2月~1988年2月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1例,其中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简称甲组),31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简称乙组),经观察,甲组疗效优于乙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甲组30例,男21例,女9例,病程出生后22小时~28天,平均9.8灭。乙组31例,男23例,女8例,病程出生后28小时~48天,平均19.3天。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