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11篇
  免费   2243篇
  国内免费   944篇
耳鼻咽喉   517篇
儿科学   390篇
妇产科学   772篇
基础医学   1103篇
口腔科学   466篇
临床医学   6956篇
内科学   2715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2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5篇
外科学   5789篇
综合类   13763篇
预防医学   2271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5027篇
  62篇
中国医学   1471篇
肿瘤学   539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1095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1030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853篇
  2016年   991篇
  2015年   1177篇
  2014年   2061篇
  2013年   2090篇
  2012年   2642篇
  2011年   2858篇
  2010年   2692篇
  2009年   2745篇
  2008年   3351篇
  2007年   3225篇
  2006年   2937篇
  2005年   3239篇
  2004年   2249篇
  2003年   1990篇
  2002年   1511篇
  2001年   1304篇
  2000年   1035篇
  1999年   804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604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直肠癌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分6次进行,肿瘤切除前3次,切除后3次;将6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均呈阳性表达。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40例,第2次阳性33例,第3次阳性13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2次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2.
患者,男,61岁,入院诊断为右侧扁桃体肿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现血压控制平稳,ASAⅡ级.入院查体:右侧扁桃体肿大至中线,大小约为3cm× 2 cm×1.5 cm,基底宽大,表面光滑,质韧,无出血.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T波改变.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48岁。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一周入院。查体: 甲状腺体积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5 cm×5 cm×4 cm 大小肿块。质地韧,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未触及振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周围淋巴结未触及肿大。B超左侧甲状腺体积增大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 cm×5 cm× 5 cm。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化验检查:FT3、FT4、TSH均正常。颈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后侧,包膜完整,甲状腺组织被肿瘤压迫变薄。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右侧甲状腺体积质地正常,未触及结节。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脂肪瘤(图1)。讨论甲状腺脂肪瘤为一罕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的病因未明,多认为属错构瘤性质,也有人认为是属于胚胎残余结构异位到甲状腺所致。由于本病少见,术前常较难确诊。在鉴别诊断中,本病必须与甲状腺内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44.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A15—3是乳腺癌细胞中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筛选乳腺癌和术后监测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CA15—3检测不仅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术后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还广泛应用到其他肿瘤的检测特别是卵巢、子宫内膜、宫颈肿瘤和一些正常组织像唾腺和汗腺都分泌大量的这种抗原。本文主要探讨其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淋巴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且散发于门诊,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者,需要和慢性淋巴炎、淋巴结核等鉴别,因为淋巴瘤能够早期发现和确诊,及时正确的治疗,尚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本文9例老年早期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颌下、面、颈部淋巴瘤,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6.
腹腔穿刺对腹部闭合伤的诊断有实用意义,特别是多发伤、复合伤时,病情危重,常因伴昏迷或休克,不能确切提供病史,也不宜搬动的情况下,诊断性腹腔穿刺在确定是否剖腹探查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自1995年至2005年间我科共收治伴发闭合性腹部伤的复合伤68例,均经腹腔穿刺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抑制肿瘤过度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是人类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NGl(Inhibitor of grouth-1)是Garkavtsev等[1]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ING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33~34[2,3],由3个外显子(1a,1b和2)和2个内含子组成,有4种mRNA变异体:P47ING1、P32ING1、P24ING1、P33ING1,其中以P33ING1最为重要,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偶见细胞浆,ING1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其异常表现有基因突变、重排、缺失和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形式[4,5].现就P33ING1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8.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2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实施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清扫173例,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21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浸润肠壁深度及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7.8%(39/219),侧方盆壁非连续性癌灶转移率为5,9%(13/219)。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7例(4.0%),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3例(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93例男性患者中有12例(12.9%),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9例男性患者中有62例(5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腹腔内清扫组为16.2%(28/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9.6%(21/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腹腔内清扫组为49.1%(85/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59.4%(130/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和男性性机能。  相似文献   
49.
急性结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防瘘防感染能对策;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1053抑制剂PFF-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右半结肠癌顺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右半结肠癌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膀胱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晗  秦万长  付小兵  杨渝  郁华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16-2817,F00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h—bFGF,500U/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膀胱移植术后各组分别于7,14d两个时间段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物中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人与对照组相比较,rh-bFGF治疗组大鼠移植膀胱组织内的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即7d组由28.6增至93.9个/断面,P=0.000l,14d组由27.1增至78.6个/断面,P=0.000l;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平均周长、平均直径各项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在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即7d组由243.93增至546.06μm^2,t=-5.65,P=0.0003,14d组由387.96增至733.92μm^2,t=-4.48,P=0.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bFGF可明显增加早期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移植膀胱组织中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