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62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9篇
  4篇
中国医学   333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袁兴石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52-853
余业医 30余载 ,对脾胃疾病的诊治总结出食荤泄泻 ,疏肝利胆 ,脾胃疾病 ,从心论治 ,慢性肠炎、治以祛风 ,胃病从酸论治 ,胃病注重腹诊 ,胃病验方六则。现介绍如下。1 食荤泄泻疏肝利胆食荤泄泻 ,属脾失运化 ,健脾益气 ,此谓常法。有难治者 ,以疏肝利胆 ,佐以健脾 ,可获全功。食荤泄泻 ,证现稍进油腻之物 ,则大便溏泻 ,便次增多 ,饮食减少 ,腹胀不舒 ,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稍食油腻则泄泻 ,此泄泻与肝胆 ,尤其与胆汁有关。胆汁由肝细胞生成 ,贮存于胆囊 ,当消化时排泄至肠内。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当…  相似文献   
92.
关风岭  关思友 《四川中医》2003,21(11):10-11
本文将胃源性眩晕分为胃下垂型眩晕(气虚挟湿型)、慢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虚寒型)、红斑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蕴热型)3型辨证治疗,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93.
脾胃升降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一脏一腑 ,互为表里 ,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为胃行其津液 ,升清降浊 ,输布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 ,精足神旺 ,气机畅和 ,先天得养 ,后天得济。脾有益气、统血、主四肢肌肉作用 ,脾胃能使糟粕、腑气向大肠传导输化 ,以化腑浊泄毒热 ,故称之为后天之本。1 脾胃升降的相互关系 脾胃同居中焦 ,通连上下 ,为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 ,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在消化水谷 ,吸收输布津液方面 ,互相合作。脾在里为阴脏 ,藏而不泻 ,但其性主升 ,升则为阳 ,升要靠阳气、津液赖以上输…  相似文献   
94.
梁跃华 《陕西中医》2003,24(6):565-565
眨眼是一种保护性的不随意运动 ,属正常生理现象。如眨眼次数增多 ,眼皮不停的开合即为目 。在儿科临床常见 ,多伴有眼睑干涩、刺痒 ,有时分泌物增多等症 ,此病症虽不甚严重 ,但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现代医学对本病症没有具体论述。中医对本病早有记载 ,名为目 。《审视谣涵》说 :“目 者 ,肝有风也。风入于目  ,上下左右如风吹 ,不轻不重而不能任 ,故目连也。”古人论目 为肝之病变 ,但临床上小儿目 由脾胃变生者为多 ,故本篇只从脾胃方面论述与目的关系。1 脾胃与眼目的关系  1 .1 眼睛依赖脏腑之精…  相似文献   
95.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路志正教授精通中医典籍 ,对脾胃学说的研究造诣尤深 ,行医 6 0余年 ,形成一套独特的临床经验 ,善用调理脾胃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其中运用调理脾胃法辨治胸痹是路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组成部分。现就笔者学习心得简介如下。1 路老调理脾胃治胸痹的理论依据路老认为 ,胸痹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 ,在气在血之异 ,然胸中阳气虚衰 ,邪气乘虚入侵阳位 ,痹阻气机则是共同的发病机理 ,气虚、血少、湿蕴、痰阻、血瘀、寒凝是胸痹的主要病因。胸中阳气 ,又名宗气 ,是心肺二脏功能的总概括。宗气的强弱 ,与脾胃的健运与否有直接…  相似文献   
96.
高欣铎 《河南中医》2003,23(7):20-21
叶桂继承并发展了李果的脾胃学说,在其《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记述了治脾胃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温中健脾法,理气和胃法,脾胃同治法,清养胃阴法,调肝治中法。  相似文献   
97.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水火分治论是他反对用药温热,倡导汗、吐、下三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详论六气皆可火化,并指出:"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张子和沿承其说,且在治疗上主张"水火分治"的治疗大法,以祛湿、泻热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8.
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性研究(V)抗腹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砂仁、厚朴、苍术、木香、清半夏,非辛温(热)归脾胃经中药生甘草、白鲜皮、苦楝皮、火麻仁、薏苡仁,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羌活、藁本、款冬花、苍耳子、白前,非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射干、浙贝母、天冬、莲须和桑白皮共20味,进行抑制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小鼠小肠性或大肠性腹泻及墨汁胃肠推进运动的平行比较。研究表明抗腹泻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其中此类药抗番泻叶性腹泻具有相当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99.
董建华治疗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华治疗胃病经验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夏宗奎关键词胃痛气滞血瘀脾胃虚热脾胃虚寒董建华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和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经验,本人于1987年至1989年侍诊于董老左右,现将自己跟随董老应诊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1胃...  相似文献   
100.
脾胃康口服液对生大黄冷浸液灌胃引起的小鼠腹泻有较好止泻作用,并能对抗甲基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机能亢进,改善小鼠脾虚体征,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对于DNCB诱导小鼠DTH反应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