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060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8篇
  4篇
中国医学   332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认为多汗症与五脏功能失常有关,脾胃不和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观点辨治多汗症。临证自拟安脾胃经验方作为基础方以健脾和胃止汗,同时根据多汗症不同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心、肺、肾、肝四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多汗症,心病者配合养心清心法以敛汗,常合用桂枝甘草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肺病者配合益肺泻热法以固汗,常合用玉屏风散或泻白散加减;肾病者配合补肾滋阴法以摄汗,常合用金匮肾气丸或都气丸加减;肝病者配合清肝敛肝法以束汗,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一贯煎加减。使五脏调和,阴平阳秘,肌表得固,多汗症得瘥。  相似文献   
62.
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提供广泛思路,本文将以脾胃学说中的阴火理论为基础,探析干眼的中医内涵。目珠与脾胃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联系,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及转化成的血起到濡养作用,有助于维持眼珠的正常功能;脾失健运,脾胃气虚导致阴火内盛、湿热内生、肝木亢旺、脾不统血将引起眼珠功能失常。干眼分为“热、郁、虚”3个阶段,干眼作为慢性低度炎症是由于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阴火内盛,灼伤阴液所致,日久累及他脏,出现严重并发症。从慢性低度炎症入手,认为阴火理论与自噬功能异常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慢性低度炎症引起了干眼的发病。阴火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在干眼诊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64.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万全认为“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脾胃壮实 ,四肢安宁 ,脾胃虚弱 ,百病峰起”。故提出“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的观点。万全强调 :调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 ,并取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65.
中医学在治疗口疮病症有其独特性 ,我们应用辨证论治复发性口疮 6 5例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从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共收治复发性口疮 6 5例 ,男 44例 ,女 2 1例 ,年龄2 0~ 5 0岁 ,病程 1年 9例 ,2~ 5年 41例 ,5年以上 15例2 治疗方法2 .1 脾胃积热型  2 0例 ,口疮多发于齿龈部位 ,口秽燥渴 ,面赤唇焦 ,便秘溲赤 ,舌苔干黄或黄腻 ,脉实数等。治则 :泻火通便 ,上清下泄。方用凉膈散随证加味 :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各 6 0 0 g,山栀子仁、薄荷叶、黄芩各 30 0 g,连翘 12 5 0 g,共研粗末 ,每服 6~ 12 g,加竹叶3g,蜜少…  相似文献   
66.
《中国保健营养》1999,(5):29-29
这套练功法主要是由腰部和髋部的活动所组成。它通过腰、髋及腿的活动,使腰段脊柱和髋关节滑利。改善腰部软组织的血蘸循环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松解上述软组织的粘连及痉挛等,提高腰腹肌力量,恢复腰腹肌的活动功能。通过这套练功,还能起矫正脊柱畸形、调理脾胃、消除胸腹胀满、固肾养精等作用。  相似文献   
67.
六味和中散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脾胃气虚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血管疾病临床常常兼见脾胃气虚症状。笔者据其产生脾胃气虚症状之病因病机 ,结合气血理论及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在家传经验方的基础上 ,自拟六味和中散 (由党参 2 0 g、山楂 30 g、石菖蒲 1 5 g、枳壳 1 0 g等六味中药组成 )予以治疗改善。并与胃肠动力药吗丁啉对照观察病患 68例。结果表明 :六味和中散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中医治疗方法上 ,笔者首倡“调理脾胃三合法”,即醒、健、消三法合用是调理脾升胃降生理特性密不可分的基本方法。这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兼见脾胃气虚症状的治疗改善及脾胃疾病的治疗调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新思路、新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68.
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以后脾胃病的治疗中得心应手,每获桴应。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1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病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  相似文献   
69.
史学军 《中国医刊》1999,34(6):47-48
1脾胃生理功能强调“升降”,病理特性是“食、水、气不调”李辅仁教授认为,中医脾胃病的范畴很广,可见于现代医学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肝炎、结肠炎等。临证之时,应掌握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特性,以脾...  相似文献   
70.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对疳疾的论治文短义深,所提治疳九妙法蕴藏着深奥的学术思想。本文从脾胃学说、升降出入学说、营卫学说等方面进行了阐发,以期能发掘其学术渊薮,指导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