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4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27篇
预防医学   38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66篇
  8篇
中国医学   65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树鼩脑缺血后适应升高海马区rCBF及VEGF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PC)缓解海马rCB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海马CA1区rCB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VEGF的表达.结果 树鼩脑缺血时海马rCBF逐渐降低,以24 h的改变最显著,脑缺血后海马CA1区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12 h表达最强(P<0.01);缺血PC可显著影响缺血所致的改变:rCBF逐渐增加,72 h最显著(P<0.01),与此同时VEGF的表达除8 h外均比血栓性缺血组增强(P<0.01),12 h组最明显;电镜显示缺血24 h血栓性缺血组的海马线粒体应激及内质网池形成最明显,给予PC后得以缓解.结论 缺血12 h内PC通过明显增强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改善rCBF有关,从而延长治疗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ltravioletbloodiradiationandoxygention,UBIO)在临床治疗领域的发展引人注目。我们自1992年以来采用UBIO加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法治疗4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并进行了治疗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致残率、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rin,LMWH,商品名:吉派啉)逐渐在临床上被推广应用,现将我院采用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MWH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正>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愈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血液粘度的测量显得十分重要。细细胞比积是形成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细细胞比积呈指数变化,临床许多病人血液粘度增加主要表现在细细胞比积增高上,国内有关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胱硫醚 -β合成酶 (CBS)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关系及其家族遗传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 CBS基因T2 7796 C位碱基突变。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 CBS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一级亲属和对照组 CBS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纯合型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杂合型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杂合型比纯合型患脑血管病的危险度高 3.2倍。结论 :不能排除 CBS基因 T2 7796 C点突变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8.
水蛭提取物对大鼠脑血栓后脑组织MDA,SOD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中丙二醛(MDA) ,NO和 SOD含量的变化及水蛭提取物 (EFH )对其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 .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栓形成模型 ,观察脑缺血后及药物作用后 4h,2 4h脑组织匀浆中 MDA,SOD和 NO的含量变化 .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 4h时 MDA的含量增高 ,2 4h明显增高 ;2 4h时 EFH治疗组 MDA含量明显降低 ,由 (4 .77± 0 .2 4) mol·L- 1降为 (2 .5 1± 0 .44 ) mol· L- 1 (P<0 .0 5 ) ,与模型组相比2 4h时 SOD的活性明显增高 (P<0 .0 5 ) . NO含量在脑缺血后 4h降低 ,2 4h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 ,其脑组织的损伤与 MDA及 NO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EFH可清除 MDA的生成 ,减少 SOD消耗 ,降低 NO的毒性 ,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FⅡ基因 3′ UTG2 0 2 10A变异在中国人的分布频率及在脑血栓病人中是否具有突变“优势” ,试图证明该突变点是否与动脉血栓形成相关。方法 :通过小规模的“群体 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 ,调查了 4 9例首次发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4 6例无血栓病史健康对照者的FⅡG2 0 2 10A变异。结果 :病人及健康对照均为FⅡG2 0 2 10G纯合子 ,未发现任何FⅡG2 0 2 10A变异者。结论 :4 6例汉族正常人及 4 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存在FⅡ 3′ UTG2 0 2 10A变异 ;FⅡG2 0 2 10A变异不足以作为中国人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对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年龄≥60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原有脑梗死(或脑出血)、高粘血症和糖尿病为危险因子,将192例行高压氧(HBO)治疗的病人分为3组:①硝酸酯类组34例;②钙拮抗剂组49例;③未特殊用药组109例,在不同危险因子簇集水平上分析药物的预防作用.结果:簇集3个及3个以下危险因子者无一例发生脑血栓形成,在簇集4个及4个以上危险因子的水平上,硝酸酯类药物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组中有33.3%发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