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焦虑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中医根据其症状描述可归属于情志类范畴。肝藏血,在志为魂,心主血,在志为神,心肝二脏相互协调,血液充足,神魂安定,人的情志才能正常表达。心肝邪热亢盛,血不养神,神魂被扰,导致焦虑症的发生,本病责之心肝,所以治疗当以清肝热泻心火、调血安神为主。五脏制化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心肝两脏邪热亢盛必然会受到所不胜脏腑的制约,出现“本化”之象即临床表现与病机一致,制约不及则出现“鬼贼之化”的现象即临床表现与病机相反。比如肝阳亢盛出现焦虑、口苦、急躁易怒等“本化”之外,还可能兼有喘憋、咳血等肺气不宣,此为“鬼贼之化”即木极似金,所以在治疗焦虑症的时候,除治疗本化之外,还应该兼顾鬼贼之化。  相似文献   
82.
<正>胆与胃皆属六腑之一,其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在人体起着其他脏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内容。但由于中医藏象理论"重五脏而轻六腑",将腑的部分病变归纳在脏病中间,较少单独论述腑病。因此,谈到"木气条达"理论多强调乙木(肝)条达,而忽略甲木(胆)疏泄,这是导致胆胃不和证被肝胃不和证取代的缘由。胆胃不和证在临床较多见,本文将从胆胃  相似文献   
83.
本文首先借助文字学,指出“命门学说肇始于《难经》”,正本清源,为“命门藏精系胞主司生殖”的论点奠基了坚实基础。其后,通过系统发掘历代医学文献,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论证了“命门乃生殖器官”、“奇恒之腑为脑、髓、骨、脉、胆、命门”的观点,解决了脏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4.
《世界中医药》2014,(4):I0001-I0002
<正>高思华,男,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全国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内分泌病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5.
《内经》脏象五志学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认为人的神志与五脏皆有关,五脏受损则可导致不同方面的神志的异常。临证之际,辨证论治,审证求因,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6.
根据《黄帝内经》关于肾主"里"外"的理论,在以往学者探讨肾主"外"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肾精具有"司外主里"双重生理功效的观点。论述了肾精主外,与正气的防御和卫气的功能一致;肾精主里,与肾精化生元气,通过肾阴肾阳调节五脏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有关。提出肾精"司外"与"主里"功能之间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7.
张会群 《医学信息》2009,22(5):789-790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博大精深的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整体观念等辨证论治思想不仅为中医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后世医家的临床诊疗实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余20多年来亦从中获益匪浅,现择取在其肝病理论指导下的典型验案3则于后,以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88.
中医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进行阐释的,而阴阳五行学说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成分。发展中医脏象理论,要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使中医脏象理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脑为元神之府,调控五脏六腑之功能,平衡阴阳,协调气血津液运行。虽然中医传统脏象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起主宰作用。但在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重新审视这一理论,梳理和发展中医脏象理论,使其更好地与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9.
应用心理应激理论和方法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自身及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工作,分析了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应激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医脏腑功能和证候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心理应激反应结合“中医方-证-效-脏腑”理论模式将为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0.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10,(3):390-390
<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和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专家组日前共同召开2010年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申报工作说明会,就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常见病针灸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