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8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844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770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2233篇
内科学   1838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8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2493篇
综合类   4491篇
预防医学   2042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1678篇
  24篇
中国医学   1338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978篇
  2013年   981篇
  2012年   1239篇
  2011年   1408篇
  2010年   1175篇
  2009年   1172篇
  2008年   1345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脂肪抽吸术(下简称吸脂术)对22例患者的皮瓣进行修薄整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确定人颧颊部皮下组织层次中脂肪组织层形态结构及其固定形式;探索面中下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 ①尸体标本颧颊部被覆软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②以PTFE线作为悬吊材料,采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矫正面中下部老化性松垂形态.结果 解剖学研究显示,面中下部皮下组织层中存在不同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与纤维的混合结构组织层-纤维脂肪垫层.其分布于颧颊部的皮下脂肪层和SMAS层之间,分隔了SMAS层与皮肤的联系.该层与皮肤以规律密集的"篱笆"样短小纤维韧带致密连结,与SMAS层及深部组织间以簇状粗大"真性韧带"及"幕墙"样纤维韧带疏松连结.牵动纤维脂肪垫结构,可带动其上皮肤同步移动从而影响面中下部形态,而牵动SMAS层则不能有效地移动表层皮肤.临床应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悬吊术矫正老年面中下部松垂172例,其中27例随访1年,11例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 颧颊部皮下组织中存在纤维脂肪垫层,该层又可分为两部分,即颧纤维脂肪垫和颊纤维脂肪垫.该纤维脂肪垫层是形成面中下部衰老形态的主要结构层次.也是影响SMAS层上提面中部效果的主要原因.以PTFE线"佛手"式连续悬吊颧颊纤维脂肪垫上提手术,可同时均匀上提面中下部、睑外侧部软组织,从而有效地改善面中下部老化松垂的形态.用1-0 PTFE线进行悬吊可以减少"切割"现象,延长手术效果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43.
颊脂肪垫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颊脂肪垫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颊脂肪垫形成一蒂在后方的颊脂肪垫组织瓣转移至缺损区,在无张力下与创缘缝合,表面轻轻用碘仿纱布缝线包压法固定.用以修复口腔颌面部的良恶性肿瘤手术或损伤留下的缺损以及口腔上颌窦瘘共18例.其中修复腭部缺损2例,上颌骨切除后缺损7例,颊黏膜癌切除后缺损3例,颊部良性肿瘤切除后缺损4例,磨牙后区黏表癌切除后缺损1例,封闭拔牙后口腔上颌窦瘘1例.结果术后10 d去除碘仿纱布,见颊脂肪垫轻度水肿,2~4周后水肿明显消退,颊脂肪垫表面逐渐上皮化,6~8周内表面完全上皮化,3个月后再生黏膜与正常口腔黏膜相似.全部病例效果满意,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颊脂肪垫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我院2005年经面罩BiPAP救治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并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17-2218
我院从2001~2005年3月共施行髋关节(全髋、半髋)置换47例,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岁。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后偏瘫1例,心血管疾患5例,糖尿病3例;行全髋置换3例,半髋置换4例。均为骨水泥型股骨  相似文献   
46.
在成年人群和青少年人群中,肥胖的比例都逐年上升。而且,肥胖正在夺走越来越多的生命。在美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有30%超重或者肥胖;16%的儿童和青少年加入了超重行列。美国人比地球其他地区的居民摄入更多的饱和脂肪。尽管近年来脂肪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脂肪抽吸对中心型肥胖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中心型肥胖患者30例,采用肿胀麻醉法,脂肪抽吸量在2000~2500ml;分别检测脂肪抽吸前2d和脂肪抽吸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脂、血清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并换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糖及胰岛素下面积。结果脂肪抽吸后1个月、2个月血糖下面积及HOMA-I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SI则有所升高(术后1周:P〈0.05;术后1月:P〈0.01);脂肪抽吸后血清瘦素较脂肪抽吸前显著降低(P〈0.01),抵抗素和脂联素较脂肪抽吸前亦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术后1个月时变化较为明显(P〈0.05),除血清瘦素、血糖下面积外,其余指标脂肪抽吸后3个月基本恢复原有水平。结论 脂肪抽吸对代谢指标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糖代谢改善显著,但3个月后这种变化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48.
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将真皮颗粒和脂肪颗粒混合制成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用2mm脂肪抽吸针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8例,17例1次填充成功,仅1例因缺损面积过大而补充填充1次,全部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真皮-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手术简单易行,术后吸收少,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笔者用小针刀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 8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全部是中老年肥胖女性 ,年龄 4 5~ 6 5岁 ;双侧 75例 ,单侧 9例 ;病程 3个月~ 2年。2 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腰痛 ,常因弯腰过猛 ,弯腰位突然直腰 ,引起下腰痛 ,性质为胀痛。其中向下肢放射者 5 8例 ;不能仰卧者 11例 ,仰卧时自觉骶髂部两侧有痛性包块 ,压迫出现胀痛。检查 :在一侧或两侧髂后上棘上方偏内可触及单个、多个甚至数十个痛性包块 ,直径2cm左右 ,有弹性 ,质地较韧 ,可活动 ,呈圆形或椭圆形 ,与皮肤无粘连…  相似文献   
50.
小儿盆腹腔脂肪母细胞瘤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胚胎脂肪的良性间质性肿瘤,是好发于婴幼儿期和儿童早期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典型的发生部位是四肢和躯干,很少发生于头颈部、纵隔和腹膜后。现将我院诊治一盆腹腔巨大脂肪母细胞瘤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