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51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292篇
基础医学   754篇
口腔科学   328篇
临床医学   5119篇
内科学   1043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8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455篇
综合类   13663篇
预防医学   3044篇
眼科学   1775篇
药学   6346篇
  90篇
中国医学   1786篇
肿瘤学   428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781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928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1024篇
  2016年   1047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2715篇
  2013年   2675篇
  2012年   3017篇
  2011年   2890篇
  2010年   2747篇
  2009年   2413篇
  2008年   2472篇
  2007年   2238篇
  2006年   1862篇
  2005年   2154篇
  2004年   1531篇
  2003年   1533篇
  2002年   1251篇
  2001年   1119篇
  2000年   840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465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李广涛 《抗感染药学》2019,16(3):438-440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促进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组,另抽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情况、使用合理性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组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经组间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率,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研究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4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瘢痕长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与常规切开引流治疗相似,而小切口负压引流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术后瘢痕小、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顺产的产妇1000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顺产的产妇10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产后会阴护理常规,每天执行两次会阴消毒及会阴热疗。观察组采用美国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会阴有切口的产妇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x2=7.614,P〈0.01)。结论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质量持续改进,能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96.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9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可即日起床,次日进食。患者术中未出现胆道损伤情况,术后未出现出血、胆漏及感染症状,恢复良好。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06-108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根据事先制定的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备皮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资料分为治疗组(备皮刀剃毛法)和对照组(脱毛剂法),每组50例。比较两种备皮方法不同备皮时间下样本的评价指标(总菌落数,切口愈合等级,患者满意程度,切口感染)。结果治疗组的总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备皮时间离手术时间越接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愈小;治疗组的切口愈合等级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毛备皮法离手术时间越近的备皮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正>面部外伤后异物存留的病例并不少见。对于单个的、较大的、位置表浅的异物,手术取出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大量的、细小的、位置较深且较分散的异物,要做到手术彻底清除,对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挑战[1]。兹有右侧面部玻璃刺伤后大量异物存留的病例1例,该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达到彻底清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自诉9 h前不慎摔倒,头部撞碎玻璃门后,右侧面部被下方的玻璃刺入,即感患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经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腹股沟疝患儿经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诊1~5年,全组无复发病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经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郭亚宁 《吉林医学》2014,(17):3758-3759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的切口选择与临床预后。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斜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都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角膜缘切口,治疗组选择穹隆部球结膜切口。结果: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术源性散光与干眼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的泪液破裂时间差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穹隆部球结膜切口在斜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减少术源性散光与干眼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