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1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6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7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05篇
内科学   378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8篇
综合类   2305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822篇
  4篇
中国医学   397篇
肿瘤学   45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比观察L615鼠和615鼠胸腺及脾脏淋巴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 Isoenzym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同工酶(G6PD Isoenzyme).结果表明L615鼠与615鼠相比,胸腺淋巴细胞G6PD-3活性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LDH-1、2活性显著减弱,LDH-5活性相应明显增强,同时G6PD-1活性上升,G6PD-2活性下降.LDH、G6PD全酶活性应用全自动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单一细胞酶活性全面积扫描,结果为L615白血病鼠胸腺淋巴细胞G6PD及脾脏淋巴细胞LDH、G6PD酶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3.
164例婴幼儿正常胸腺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其他疾病拍胸片时,发现正常胸腺阴影164例,分7型为弧型、增宽型、锥型、帆型、不对称型、圆型和波浪型。胸腺发育最旺盛是2 ̄3岁的幼儿。不典型的正常肥大胸腺易误诊为增大心脏、淋巴结核、淋巴肉瘤、大叶肺炎。若有疑问可在透视下利用深呼吸动作与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胸腺大小的变化鉴别。胸腺对饥饿、发热、疲劳等因素反应最敏感。在这些因素的恢复期,胸腺增大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4.
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组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在成熟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CD3+细胞(即成熟的胸腺细胞)具有相对的辐射抗性。0.5,1.0,2.0Gy照射后24小时,CD3+细胞的相对比例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但在4.0Gy照射后24小时未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995.
996.
重症肌无力胸腺肥大细胞的形态定量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例重症肌无力(MG)胸腺肥大细胞(MC)的定量分析和16例电镜观察,结果表明:MG时不仅存在胸腺微环境异常,而且MC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表现为MC数量增多,尤其当胸腺无增生时,胸腺内出现大量MC,而当胸腺增生时,其髓质内和生发中心区几乎没有MC出现。电镜观察提示MC与胸腺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有关,表现为MC膜与胸腺上皮细胞膜有融合,并围绕于T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壁周围,提出了胸腺内MC可能具有参与胸腺屏障的功能,在MG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赵滨  李欣  宫济春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1146-1146
患者 男 ,出生 4个月。因发现左颌下肿物 3个月入院。体检 :左颌下可触及一肿物 ,大小约 3cm× 3cm ,呈实性 ,质软 ,稍可活动 ,无触痛 ,表皮无红肿 ,触压肿物患儿无哭闹 ,压迫肿物大小无变化。心、肺、腹无异常。B超表现 :左颌下肿物呈囊实性 ,实质内血流丰富。MRI表现 :T2 WI示左颌下腮腺下方肿物 ,呈中等偏高信号 ,内部无明显流空血管影 (图 1)。T1WI上肿物呈等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 ,肿物边界清晰 ,肿物紧邻颈内动、静脉 (图 2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见肿物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一致 ,对周围组织无侵犯 (图 3)。增强T1W…  相似文献   
998.
3种不同术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6年有随访资料的269例重症肌无力采用不同术式胸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术式分为3组:胸骨劈开组(1991年1月~2002年5月,n=161)胸腔镜组(2002年2月~2005年7月,n=67)、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2005年2月~2006年11月,n=41)。结果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7.5±17.5)min显著短于胸腔镜组(130.3±31.5)min(q=12.991,P〈0.05)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手术时间(152.2±33.9)min(q=18.005,P〈0.05)。胸骨劈开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1例显著高于胸腔镜组4例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4例(χ^2=14.394,P=0.000),但后2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32,P=0.466)。胸骨劈开组术后第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26.7%(43/161),与胸腔镜组25.4%(17/67)和胸腔镜联合颈切口组31.7%(1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758)。胸骨劈开组术后第2、3年的完全稳定缓解分别为31.7%(51/161)、35.4%(57/161),与胸腔镜组无统计学差异31.3%(21/67)、43.3%(29/67)(χ^2=0.002,P=0.961;χ^2=1.251,P=0.263)。结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能取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同样理想的中远期治疗效果,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胸腺切除术是否能够提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99.
1000.
电磁脉冲辐射后小鼠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198只小鼠经 6× 10 4V/m电磁脉冲辐照后 6h、1d、3d、7d、14d、2 8d、3个月、6个月、9个月和 12个月共 10个时相点活杀取脾脏和胸腺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电磁脉冲辐照后早期 :脾脏脾小体结构不清 ,体积缩小 ,生发中心不明显 ;淋巴细胞核固缩、崩解 ;红髓中巨噬细胞增多 ,血窦扩张、充血明显。照后中期 :脾脏红髓纤维化 ;胸腺皮质细胞变性坏死 ,髓质内可见灶状出血 ,出血灶周围细胞核固缩。照后后期 :脾脏出现“假小叶”状纤维化 ,胸腺皮质变薄 ,髓质变宽 ,皮髓质比例倒置 ,髓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甚至纤维化。照后晚期 :脾脏被膜增厚 ,胸腺出现萎缩 ,脾脏和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均有所恢复。在透射电镜下 ,脾脏和胸腺内淋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凋亡图像。结论 :电磁脉冲辐照后脾脏和胸腺发生明显损伤 ,脾脏损伤更为严重和迅速 ,其病变具有进行性、阶段性及缓慢恢复性特点 ,表明免疫系统器官为EMP辐照敏感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